南国“争鸣”学术沙龙聚焦符号学视域下的创意写作

录入者:宣传科-李阳发布时间:2024-04-22浏览次数:133

本网讯 4月18日下午由学校科研处与教师发展中心主办,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经典传承与文学教育研究团队”与学校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南国“争鸣”第一期学术沙龙在教学楼C202举办,两个科研机构的骨干教师与参会学生欢聚一堂,聚焦符号学视域下的创意写作,集思广益、进行学术研究上的头脑风暴。

学术沙龙现场

活动伊始,王毅教授提出本次活动的两个关键词“符号学”和“创意写作”,紧接着介绍本次活动的流程:第一部分由张宁教授、孟华教授、薛梅副教授进行学术报告,提出本次会议的主题内容;第二部分则将发言权交由与会师生交流探讨,让求知的灵魂相互碰撞,擦出知识的火花。

王毅教授主持沙龙

张宁教授以“遇见鲁迅”短视频大赛为引,介绍本次讲话的主题——创意写作,同时提及该学科已被国家设为本科二级学科,呼吁大家重视。他简要介绍了过去几年我校引进的专家及举办的活动,表明我校在创意写作领域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活动经验。最后,他强调我校将推动写作模式从以文字为主的语言中心主义转向与非语言中心主义结合的中间地带,实现多元化的写作模式。

张宁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薛梅副教授表示,创意写作这门学科不一定能培养作家,但却证明了写作是可教的技能。以小说《受戒》为例,说明即使缺乏明显的矛盾冲突,通过出色的中国语言和意象美,也能吸引读者。她强调中国的创意写作不应盲目仿效西方风格,而应注重语象的整合。最后,她建议加强语象的整合,以解决人工智能语言转图像时可能出现的不清晰问题。

薛梅副教授分析创意写作发展路径

教授以符号学为重点,介绍现今的符号学为满足时代的需求也在由原先的语符和象符的二分法划界向融合的方向孟教授强调,符号学作为创意写作的方法论之一,揭示了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双向显象的活动。要让语言变得可见,让图像变得可说,最后将其分为四个范畴:语词写作、术语写作、视觉写作和创意写作网络。

孟华教授进行学术分享

三位主讲人进行发言后,王铭玉校长指出:符号学是一门“关于意义”的学问,像看到红绿灯般,让人看到便知道其意义。同时王铭玉强调反对单一的语言中心主义,应冲破界限,将图语、物语相结合。最后对我校文化建设的工作者表示感谢,并解释学校对创意写作的重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响应国家号召,同时期望能借此机会与各师生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并引起大家关注。

王铭玉校长讲话

会议进入下一个阶段,与会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周文贵教授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观点:创意写作在学校发展时间不长,但国家将其设为二级学科表明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应该敏感地对待这一信息,以抓住发展的机遇。

吴晟教授针对语象合治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的古诗词都是语言中心主义,当以文字叙事,图像全由读者想象,语象合治意味着为语言赋予图像他担忧,这种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读者的想象

孟华表示,符号学的表达并非限制语言的想象力,语象合治不是将二者和稀泥,首先要确立语和象的边界,强调说和看的独特符号价值,同时看到各自的不足而走向融合,以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王校长也对此作出补充符号学的能指和所指是没有上限的,单个的语言、图像都有思想,而二者相互结合则能迸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张宁表示,符号学与创意写作的结合有利有弊,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将语言与图像结合,发展多元的写作表达,这并不意味着语言失去了魅力。

王毅在总结时指出,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产生更多的灵感。这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乃至同学,都为此次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墨彩。(文/林子豪 摄影/李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