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2024年全英(双语)教学研讨会

发布者: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中心-刘紫晴发布时间:2024-04-18浏览次数:12


411日下午,学校在实验楼505室开展以“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教学的应用及思考”为主题的全英(双语)教学研讨会。会议邀请计算机学院朱子江院长担任主讲人,郭桂杭副校长、全英(双语)教学专家组以及全英(双语)教师出席会议。全英(双语)教学专家组组长周文贵教授主持活动。现场互动气氛热烈,讨论畅所欲言。

(周文贵教授主持会议)

全英(双语)教学专家组组长周文贵教授在会议开场致辞中表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期,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横空出世,在促进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创新、提升管理效率上带来技术上的“飞跃”,更是给教育理念和体制带来深刻变革。在考察ChatGPT之于教育的影响时,最为重要的是基于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反思由此带来的社会人才需求的改变,进而对人才培养目标加以重新审视,促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让教育更加贴近实际。

(朱子江院长作专题报告)

朱子江院长从五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科普”阐述,让教师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一,人工智能发展历程。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经历了深度学习、生成对抗网络两个阶段后,已进入了以GPT—4为代表的多模态和高级推理能力的发展阶段。意味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多种模态的信息,并且在大模型的基础上展现出逻辑推理能力、求解能力等,能初步像人类一样判断和思考。

第二,生成式人工智能概述。ChatGPT的名称由“Chat”和“GPT”两个部分组成。“Chat”即聊天,体现其与人类交流互动的功能属性;“GPT”为英文“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首字母缩写,意为“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总的来说,ChatGPT是一台通过模式识别算法重新组合和重新配置数据、文本、图像和口语的随机性的机器。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其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快速学习能力,ChatGPT能够模拟出大量接近人类背景知识的输出结果。

第三,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空间和新思路。伴随数字技术迭代升级和数字经济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的潜能被进一步激发,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重要学习工具、虚拟与现实教学空间融合、智能化设施与资源改善教学质量、机器人与自然人教师相辅相成、促进教育公平等。然而,在教学空间发展与变革中,我们也需警惕教育数字化的空间建构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并深入反思教育的底层逻辑:究竟需要培养哪些能力,才能使学生走入社会成为合格的人才?这也可能意味着,现有大学的组织架构、学科体系、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将被打破重建。

第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蔚然成风,国内高校纷纷加快脚步,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智慧教学系统、智慧课堂、虚拟助教、个性化学习平台等一系列创新实践,昭示着教育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智能化转型。例如,南京大学发布“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总体方案;武汉理工大学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部署实施以信息化为战略引擎的“5·30”行动计划;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国内率先推出由人工智能大模型驱动的“慧学外语智能学习系统”,为师生提供各种资源,同时为学校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香港科技大学推出亚洲首批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式工具设计的10位课堂“AI讲师”讲授《创意社交媒体》部分课程。

朱院长还特别展示了“文心一言”在信息检索、文本、图片、视频、代码生成等方面的强大功能,以及如何通过AI技术助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作业批改等工作,实现教学资源的实时更新和学习体验的极大丰富。

第五,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大学师生如何应对挑战。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将成为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形塑教育新范式和新形态。通过双向赋能、双向进化、双向超越达成的“共生共长”的关系,实现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持续赋能教育创新发展。

今天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表现得犹如全年无休、无所不知的巨无霸信息检索和答案生成大师。未来的教学很大程度上会呈现出人机协同的特征,将人的情感与智慧和机器的智能协调互补,服务学生的学习成长。在这趋势下,教育面临转型升级,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将高阶认知能力和复杂的技能组合应用能力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与人工智能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学生必须要更加主动思考,避免过度依赖AI工具。

对于教师来说,应该主动拥抱新技术,主动学习。正如互联网时代,大学的学科要与互联网结合,现在又到了一个新的关键点,每一门学科都要与人工智能结合。作为教师,应该主动思考:自己的教学、科研如何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这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不仅需要教师个人努力,还有赖于教育教研系统全方位的支持与引导。

(郭桂杭副校长作总结发言)

会议最后,郭桂杭副校长以他深刻而富有远见的视角,为本次会议做了精彩总结。他强调,教育是一种从思想、理念、方法、技术等全方位配置的全民教育,人工智能使人的交流可以在虚拟环境下顺畅进行,但终究无法替代真人教育所带来的深刻体验。

教师需要用真情实感去培养人,眼神交流、情感互动、肢体语言,使得教育更具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同时,引导学生在应用人工智能的过程中认识到科技创造的价值,激发他们的内生学习动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专业学科交叉融合。而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数字素养较高,鼓励教师带动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由此,学校将不再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传统意义上的“孤岛”,而是依靠教师引导、学生自组织管理的运作模式,形成一个由网络和实体形式同时存在的“未来学习中心”。

新形势下,学校全英(双语)教学专家组与教师组必须紧跟学校发展步伐,强化“外语底色+学科融合+人工智能赋能”的教学理念,突破开设双语班、双语课程和双语教师资格认证的瓶颈。充分利用智能技术改进人才培养方式,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培育价值为先、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创新人才。

(会议现场)


(文/刘紫晴 图/黄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