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我校多语种文化译介研究中心(下称:译介中心)“南国译介学术讲堂”系列讲座第一讲在C202室举行。本次讲座主讲嘉宾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张保红教授。本次讲座由科研处和译介中心共同举办,译介中心杨帆博士主持,参加讲座的有中心专兼职研究员、英文学院翻译系、英文系及师范系学生。
张保红教授作讲座
讲座中,张教授以“文学翻译的学思用”为题,为我校师生生动阐释了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跨艺术翻译路径及方法。张教授以唐诗《咏鹅》为例,阐述了汉诗英译为何要分四步走,即通过“观察、说明、描述和评估”的步骤进行翻译。在此过程中,观察至关重要。作为译者,不仅要观察原诗的格律、音韵特征,还可找诗配画,通过跨艺术路径,实现符际翻译。除此之外,从文学传统中寻找文本参考,即通过在中英双语中寻找同类或同主题诗歌及译本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学习,运用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的方法,最大程度还原原诗的诗学特征,提升译文质量。
“常读常新、婉如初见、常新常读、亲如故人”,张教授还建议广大翻译学习者和研究者,在朗朗诵读中体会汉英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的诗学特征,提升从事诗歌翻译实践的语言感知力和审美鉴赏力。在问答环节,张教授回答了听众提问,本次讲座在活跃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图文 蔡丹丹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