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地点
2025年4月3日(星期四)14:30
教学楼F栋502室
参加人员
欢迎各位感兴趣的师生积极参加
主讲人
罗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极地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极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海洋法学会第五届理事,莫斯科大学、拉普兰大学访问学者;研究聚焦北极航道、北极资源、北极原住民、北极地区现代化以及文化翻译等主题,出版专著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教育部、广东省社科课题多项。
蔡芯蕊:南国商学院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符号景观工作室成员。
陈迪:广外南国商学院副教授;南国商学院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符号景观工作室成员。
冯炫淇:管理学院工商系主任;华南符号学研究中心符号景观工作室负责人。
内容摘要
罗颖:在全球化与气候变迁的双重冲击下,北极原住民的传统文化及其教育体系面临断裂风险。本次沙龙以“物叙事理论”为研究框架,探讨北极原住民如何通过物质载体(如工具、服饰、手工艺品及自然物象)实现文化知识的代际传递与身份认同建构。通过分析涅涅茨人、雅库特人等族群的典型案例,本次沙龙将揭示物叙事在文化韧性保存中的核心作用,与西方中心主义的抽象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蔡芯蕊:文化符号的数字传播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认知与情感共鸣,还进一步引导消费行为,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本选题探讨岭南古村文化符号的认知特征、数字转译路径及其在数字传播环境下对消费行为的引导机制,以期为古村活化提供参考方向。
陈迪:一切产品的任何价值都可以通过超级符号来表达。从文化母体中选择传统符号,改造使之成为超级符号使品牌获得传统符号所携带的价值与情感。
冯炫淇: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提出文化基因(Memetic Entropy)作为筛选文化符号进行品牌化的工具。通过符号复杂度、传播适配度、产品转化度、文化认同度四维指标,分析岭南古村落典型案例:镬耳屋(低熵符号,易传播转化)与郑绍忠(高熵符号,需深度运营),揭示低熵符号在品牌化中的效率优势。同时指出其局限性--熵值无法直接衡量符号的独特性,选择最适合传播的品牌符号,需结合历史语境和文化心理做进一步探讨。
(转自: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