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热情似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奏响奉献的激情篇章,向日葵顶着炎炎酷暑,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正在火热进行中……7月,在西语系分团委的带领下,“三下乡”支教的号角吹响了。
带着对“三下乡”无限的憧憬之情,我们于7月13日出发了,在途中,我幻想着,期待着,准备着;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心中难免会有很多的欣喜,然而这也是我第一次走进大山,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那片郁郁葱葱的深山,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气息,沿途中,笑声、欢呼声、虫鸣声交织在一起,山回路转,绿树成荫,一切的一切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不,不是像,它就是,而我们这支队伍成了这幅画卷中的一点灵光,但似乎我们打破了它的沉寂,让它多了一些喧嚣,可它也并没有失去它的韵味儿。夜晚8点多到达电白香港湾仔学校。当晚,我们到达湾仔学校的时候,我们受到了学校校长,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同学们更是亲切的帮我们搬行李。几十颗心马上就碰撞在一起,让我不禁感叹 “他们真是懂事,真是令人感动”。
教学回忆
支教正式开始是在14号,和我的专业相联系,我就成了综英组的一员,一开始挺担心的,首先是对孩子们的英语水平不了解,同时也不了解他们的性格,就只能凭感觉一步一步的引导他们、了解他们,渐渐的,我发现他们很认真很好学,让我意外的是:孩子的求知欲,很多时候活动还没开始,孩子们就来找我说:“老师,老师,快来教我们英语!”此时的我真想把自己懂的所有的知识都讲解给他们,可时间真的很有限,考虑到孩子的大小,年级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我们效果很不错,在大家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纯真、可爱深深的感染了我,也让我懂得了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我想在这个过程中,不止是他们成长了,其实我们也成长了。
三天的教学活动给我挺多感受。其中一点是我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我在台下听。如今换我面对台下几十位学生在讲台上讲课。但我很幸运。他们能够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但是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像我那么幸运。其实那几天我觉得有一点做得很不足。那一点不足在我第一天上课时候我的一位队员发现并告诉了我。她说,我上课的时候多集中在中间走动而且注意力多集中在前几排和中间的同学,后边的同学有点被忽略了。认识到这点后我也尝试在接下来的几节课里尽量改改。虽然我尽量做到照顾每一位同学,但是发现很难兼顾每一位同学。因为、不同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快有的慢。接受能力快的同学听明白做完笔记后注意力就会开始分散,他们回搞搞这些或是逗逗别的同学。这样课堂会变得动乱起来。但是如果只顾着那些学生,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又跟不上。我觉得我们三下乡活动开展支教活动并不是完成我们预先准备的内容,而是想尽量多的小朋友学到知识。所以我放慢了自己的讲课速度,也叫小朋友们互相体谅一下等等没做好笔记的同学。当然他们也很配合。
集体生活
在课余时间里,我们的成员都会与那些学生玩、聊天。在跟他们的交谈中我发现很多小孩平时表现很顽皮,但是实际上他们很乖。我记得有一位初二级的男学生在课堂上特别喜欢逗人玩。但是在一次玩耍中,我看见他与另一位男生发生争执。了解情况后,我知道他平时顽皮并不是真的想搞破坏而是想表现自己希望别人能够注意他。
而在这几天除了得以实践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赢得了友谊,支教队成员与同学们亲如姐妹,成为好朋友。14号早上,我们看到同学们一大早就在浇菜,我从柳萍同学那里得知,原来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块地,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菜。于是我们相约,以后每天早上我们也一起去浇菜。课堂之外,校长还邀请我们一起和同学们到“行知园”(学校附近的一个实践基地)游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一起度过一个美好的下午。
7月15日这一天,刚好是我们的团友周桂珊的生日,我跟魏莹帮她准备的神秘礼物,在我们1班录制了一个生日DV,集体制作生日祝福留言本,和学生集体为她唱生日歌,在她的眼中我看到了幸福的眼神。
好事成双,我们得知我们此行的指导老师蔡健智即将结婚,于是我们和学生一起为他准备了神秘礼物,虽然只是简单的留言,但是确实我们几十个人的真心祝福。
我们一行20人都是女生,唯一的男丁就是蔡健智老师。蔡老师在教学上给以我们指导,在生活上给以我们帮助,在精神上给以我们鼓励。同样的,蔡老师对湾仔学校的学生也是疼爱有加,我还亲眼见证了老师私底下送给评学兼优的梁文用同学一部电子词典和充电器,可谓是出钱出力。
点滴收获
三下乡让我学会了体谅别人,从三下乡的筹备活动到整个活动的结束,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每次遇到问题时,我们都会共同商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在这些商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意见不一致。慢慢地我们学会了体谅别人,从别人的立场想问题。这次三下乡我们都成长了许多。其实在我们当中很多人从年龄来讲已经是个大人,但毕竟还没经过多少磨练,所以心理上算不上成熟。三下乡期间我们做到了互相照顾,遇到问题能够共同想办法解决。我想这是我们三下乡最大的收获。
这几日,我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点点滴滴,是那么的让人怀念,那么的让人感动。每天,听到有学生迎面尊敬的喊你一声老师,叫你一声姐姐,心中又是那么的满足。或许,自己的付出收获了这一份感觉就已经足够了。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们愿意为他们提供引导,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飞的更高。
16日早上,我们满载着成功的喜悦凯旋而归, 通过这次的“三下乡”我更加坚信:意气风发的我们经历了“三下乡”的洗礼,象牙塔里的我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仍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一次意义丰富的“三下乡”支教,不仅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经历!
临行前,我们答应同学们,“如果有机会,我们明年还要再来”。,我们还记得我们的约定。2010年的夏天,西语系三下乡支教队——这支感人的队伍,在香港电白湾仔小学撰写了感人肺腑的故事,到这里,我们的故事没有结束,我们期待2011年的相聚,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