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赞扬母亲的伟大,往往是母亲对孩子不求回报的无私付出。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有这样一群广外南国孩子的母亲,她们舍小家顾大家,她们勇赴战疫前线,她们坚守工作岗位,她们勇做志愿先锋,她们甘于奉献自我……今天是母亲节,让我们走近她们,一起来听听她们的战疫故事
周女士:主动请缨参加隔离病房的建设
2016级翻译专业邰颖亮同学的母亲周女士是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长。疫情爆发后,周女士转到了重症监护内科,主要负责接收隔离病房的疑似病例,并将确诊病例送到上级医院。最开始要加入抗疫工作,她的家人是反对的。儿子对她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即使安全措施做得再好,保护性再强,万一感染了怎么办?”但周女士认为,每个人都有家庭,都面临很大的压力。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又是护士长,救死扶伤,本职所在,自己应该做好表率。“很多同事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这个时候站出来更是我义不容辞的选择。每个科室至少要派两个人去参加隔离病房的组建,刚开始没有人想去,我和另外一位同事主动请缨,去了之后,感觉更多的是紧张而不是恐惧,对战胜疫情,我心中充满信心。”周女士说道。

周女士在抗疫期间负责在隔壁病房接收疑似病例
周女士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当时医院接收了很多疑似病例,工作量很大,出现医疗资源、医疗设备远远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口罩的供给不能保证。上面拨下来的口罩不够用,也没有办法采购到口罩,危难时刻,当地很多企业和热心群众,向医院捐赠了大量的医疗设备物资、食品,让她觉得很暖心。周女士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在自己孩子心中埋下一颗社会责任的种子,告诉孩子要有社会责任感,要饮水思源,懂得知恩图报。
何女士:保障整个医院在突发时期的正常运作
2016级翻译专业符琪云同学的母亲何女士,就职的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广州八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之一。她春节原本的计划是陪老人去海南过年。疫情来袭,接到医院的通知,她放下了手中和家人相聚的碗筷,取消了行程,大年初一从老家赶回广州待命。

何女士在抗疫期间助力医院高效运作
疫情期间,何女士所在的医院财务科主要负责防控资金筹集以及防控物资、设备的购买和调配。她主要负责起草相关规章制度,如抗疫时期医院资金如何科学高效周转、抗疫人员工资如何调发等。当被问起当时工作的心情,何女士用“无所畏惧”四个字回答。原来,她曾经参加过2003年的非典抗击,这次算第二次抗疫了。她说:“作为共产党员,我应该冲锋在前。只要安全措施到位,杜绝院内感染,不需要过于恐慌。相对于那些驰援武汉,还有在医院发热门诊的接诊医生来说,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何女士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家里打扫、做饭都由她先生和女儿全盘接手,直到现在,他们仍是负责家务的“主力军”。“我并不是最直接参加抗击疫情的医生,但我的工作保障了整个医院在突发时期的正常运作。我还是为自己感到自豪。” 何女士说道。
邱女士:走在战疫第一线 无愧“白衣天使”称号
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白衣天使”冲锋陷阵,用生命守护着患者的健康。2018级商务英语专业邱琳敏同学的母亲邱女士,是珠海市唯一一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护士。她每天负责在门诊预检分诊导诊,根据患者流行病史、接触史及有没有呼吸道症状筛查疑似病例,然后给病人进行核酸检测。虽然邱女士的家人很担心她的安危,但对于她加入抗疫第一线的队伍,仍选择支持她。

邱女士在门诊预检分诊导诊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邱女士认为,这只是自己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个称号而做的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没有为什么,这本身就是我们的工作。”上班时,因为身着防护服,工作时不方便喝水,下班回家后,桌子上永远都放着一杯泡好的热茶。家人的支持和爱成为她一往无前的动力和不可或缺的坚强后盾。在高度紧张、高压工作的情况下,虽然很累很苦,但她始终坚信“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疫情总会结束的,坚持就是胜利。工作中辛苦是难免的,但感动也有很多。让邱女士记忆深刻的是,医院第一位确诊新冠病人治愈出院后,回来复诊时,要给一位确诊患者献血做抗体。她心中很是感动,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教给孩子一些道理,希望孩子能成为有信仰、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罗女士:带着女儿勇当抗疫志愿者
“少出门,少聚集”是防疫知识宣传单上随处可见的标语。疫情期间,2018级翻译专业郑子君同学的妈妈罗女士带头参加防疫志愿工作,成为村委会疫情检查站的一名党员志愿者。她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每天挨家挨户做防疫知识宣传,派发防疫知识宣传单;二是对外来人员进行走访调查,量体温和登记信息;三是维持村口关卡秩序,测量体温和登记过往车辆信息。从2月3日开始,罗女士加入了防疫志愿者行列,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她每天都坚持工作4至5小时,直至村委会撤掉卡点,她才暂停了志愿工作。但是只要有空,郑女士仍会帮忙派发这些印有“少出门,少聚集”的防疫知识宣传单。

罗女士(右)与女儿一起参与防疫志愿工作
罗女士认为,自己不仅是国家的一份子,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当困难来临,普通人可以呆在家里,规避一切风险。但党员应当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不畏惧,不退缩!国家有难,无需号召,自当挺身而出。”党员的责任与义务,无论何时,都深深地根植在她的心中。身为一名母亲,罗女士更是言传身教。她常常教导自己的孩子——无论是不是党员,就算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也应该力所能及地去做一些公益的活动。这一次,罗女士身体力行,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传递爱心。郑子君谈及此次与妈妈一起做志愿的感受,她表示,志愿服务是她妈妈一直想做的事情,也是她以前一直想做,现在一直在做的事情。“真的很开心,能有这么一次机会让我和妈妈一起去做志愿者,妈妈给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她用实际行动为我诠释人生的意义,感恩妈妈,我爱妈妈。”
罗女士告诉记者,村委书记每天都会跟着志愿者们一起工作,从未懈怠。“抗疫之路,处处有人相陪,处处有人并肩作战。”她说,“善意是会传递的,当你把善意传递给别人的时候,这个善意会被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石女士:无论什么时间,我们一定要赶过去
2016级翻译专业何芳瑜同学妈妈石女士是湖南省祁东县的玉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员。从大年初二开始,石女士就回到工作岗位上,在颜家坪社区进行排查工作,严守关卡,对武汉返乡人员进行摸底排查。登记信息、量体温、宣传抗疫知识、做好隔离防控工作,是她工作的基本内容。在长达数月的工作中,石女士零请假,零休假。“只要接到电话,说小区有人回来了,无论是什么时间,我们一定要赶过去。” 石女士如是说。

石女士负责社区的疫情排查工作
工作中,对一些拒绝隔离的返乡人员,石女士和她的同事们都会细心解释,耐心劝说。每天都要与从武汉返乡人员近距离接触,回家之后还要与家人相处,石女士心里害怕会对家人产生影响。“一定要做好,一定要排查好!”是她和同事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工作量大的时候,石女士和同事们的饭点,时常被延误到下午两点以后。“这不算什么,还有一些在火车站进行排查的同事,他们身着防护服,很多时候为了节省防护服,避免资源浪费,他们会直接省去吃饭的环节,他们更不容易。”石女士说道。
在疫情最紧张的那段时间,石女士工作压力很大,她的扁桃体发炎化脓。但是每天回家,有孩子的鼓励、支持与陪伴,给予了她精神上的慰籍。何芳瑜为妈妈炒上简单的家常菜,说些笑话来缓解妈妈工作的压力,还经常鼓励她的妈妈:“妈妈,不要紧的,我相信你!妈妈,不要怕!”这些,让在外疲惫了一天的石女士再次充满力量。
母亲,一个给予人力量的词。一看见它,心底莫名涌起一股暖流,心中莫名振奋。母亲的正能量,不仅能传递给孩子,还能传递给社会。在特殊时期,在抗疫战线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女性,她们在家里是温柔的母亲,在单位上是冲锋在前的“战士”。她们可亲,她们可敬!
今天,让我们向她们道一声:节日快乐!(通讯员:冯钿)
时间:May 10, 2020 7:37:00 PM
录入者:刘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