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温宾利院长带队参加第十六届全国英语类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

发布者:英文学院-徐陶发布时间:2023-04-19浏览次数:10



近日,“第十六届全国英语类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在四川成都举办。英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温宾利教授及英语师范系主任陈诗婷、翻译系副主任曲桦参加本次论坛

(我院参会教师)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承办。活动邀请了多位校长、专家围绕“英语类专业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表主旨演讲。

湖南师范大学蒋洪新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外语教育新任务、新要求。外语教育工作者应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不断深化改革,为党和国家培育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开启科技人文时代的跨学科研究和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新路径”,要聚焦精准国际传播、深化外语教育改革。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对时下热点ChatGPT在外语学习中的存在发表了见解。他强调,在知识大爆炸时代,“学会选择”已经成为学习的核心能力。无论是ChatGPT还是其它思维工作的工具都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者,反而是更新更宏大问题的发现者和拓展者,它们给人类带来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新选择,如何选择工具以及如何在工具生成的结果中做出选择,是新时代学习者最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

四川外国语大学董洪川教授介绍了国家对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规划。语言是安全资源和战略资源,目前国家语言战略已经进入国家语言规划层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提高保障国家战略和安全的语言文字服务能力,研究制定多语种外语规划,推动高等学校完善外语语种结构,培养和储备关键语种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基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董教授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四点注意事项:第一,外语教育仍须“守正”,人才培养要把语言文化方面的发展和“国別区域研究”相结合;第二,外语学科人才培养要走出传统单一的对象国语言文化培养模式,转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外语沟通能力强的国际化人才/复合型人才(外语+);第三,外语学科要适应人工智能与AI时代潮流的人才需求,开启语言智能理论与应用人才的培养;第四,外语学科应努力培养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能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在国际产生“话语引领”的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提出学生思想能力培养,认为专业人才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需具有专业素养和能力。而素养和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思想能力的提高来实现。这要求外语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思想能力的培养,开展研究性教学,即课堂教学不再以知识传授为主,而是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以问题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

山东大学王俊菊教授认为,外语人才要具备的关键能力为“能讲、善讲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力和全球胜任力”,并引用姜锋教授的话,表示外语教育应“从单纯的工具性、交际性,进入到思想性、人文性,再到民族性、国际性或全球性的高级阶段”。

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欣教授明确,英语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国际传播能力由高级写作能力、对外翻译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构成;外语人才的培养应该走向双维的中外语言文化的交流,这意味着学校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有关中国语言文学的课程,在传统的外语专业课程中增加中外比较的维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各个维度增加中国元素,使得中外比较思维成为外语专业学生的核心思维能力之一。

(发表演讲的部分专家学者)


外,会议还设有四个平行论坛,主题分别为:文科视域下的英语类专业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国家需求引领下的话语能力与国际传播力建设;数字化转型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与素养提升。

本次论坛内涵丰富,专家高屋建瓴,阐述了外语类人才培养发展的新使命、新方向、新路径,有助于我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


(撰稿人:曲桦、陈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