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生作品在第三届多语种中华文化传播短视频大赛中斩获佳绩

发布者:英文学院-黄烨彤发布时间:2025-05-19浏览次数:10

5月15日,第三届多语种中华文化传播短视频大赛决赛在F101多功能会议厅圆满落幕。我院学生作品大放异彩,两部参赛作品《肠来肠往》与《我和可园》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本次大赛由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多语种新媒体产业学院与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联合主办,旨在响应国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号召,通过短视频这一流行媒介,创新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赛事面向全校学生征集35分钟的短视频作品,围绕“年度关键词”“匠心风华”“时光的故事”“行万里路”等主题,要求作品内容积极向上,配备双语字幕、真人配音及真人出镜,全面展现中华文化多元魅力

在激烈竞逐中,院的两部作品凭借独特的视角和专业的表达脱颖而出。《肠来肠往》采用全程实拍,通过大量细腻的特写镜头,清晰呈现了肠粉制作的每一道工序,从米浆的调配、蒸煮到成品出炉,生动记录了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作品结合手艺人的坚守故事与生动解说,巧妙地将市井美食的烟火气与文化底蕴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华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和可园》则以舒缓的叙事聚焦古典园林,通过捕捉不同时段的光影变化,配合精准的英语解说,对“曲径通幽”等文化意象进行精准诠释,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到传统园林的雅致韵味,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谈及参赛体验与心得,《肠来肠往》团队成员分享“拍摄过程中,我们全程跟拍肠粉手艺人,通过特写镜头记录米浆蒸制、卷制细节,聆听‘一条肠粉传承三代人’的故事。这次比赛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美食不仅是味觉体验,更是手艺人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坚守的文化符号。我们学会了用镜头定格生活的美好瞬间,用外语讲述平凡人的文化故事。”《我和可园》团队成员则表示“为了展现园林‘步移景异’的美学,我们在园中记录不同时段的光影变化,用英语解说时逐词推敲‘曲径通幽’等文化意象的翻译,力求让外国观众感受到东方诗意。这让我们明白,文化传播需要对传统的热爱,更需要跨语言表达的专业与耐心。”

此次大赛秉持科学合理的评选原则,精心设置了多元奖项,共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及若干优秀奖。获奖团队不仅收获了荣誉证书,还获得了相应奖金激励。其中,荣获三等奖及以上的优秀作品将在南国多语种新媒体产业学院官方平台进行展播,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助力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未来,学院将继续与兄弟学院携手,持续优化赛事组织与服务,为学子提供更广阔的实践舞台,激励更多学生以创新视角诠释中华文化,用专业能力推动文化传播,共同助力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绽放更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