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经贸规则与课程建设

东南亚(Southeast Asi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该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和东帝汶。东南亚地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相对统一性和整体性与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共存。新加坡经济发达,经济和生活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经济以服务业,航运业,物流业,金融业,科研,旅游业为主,近年来积极发展高科技和教育。马来西亚、泰国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经济以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航运业和物流业。文莱虽然人均GDP接近发达国家,但是经济并不发达,经济以石油出口和天然气出口为主,财富只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越南,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经济较落后,经济只有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缅甸,柬埔寨,老挝和东帝汶经济落后,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经济只有旅游业和农业;东帝汶经济只有渔业和石油出口。

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地区组织,除东帝汶为观察国之外,上述东南亚国家均已成为东盟成员国。东盟是发展中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典范。当代东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是由东盟主导,以贸易为先导的。东盟确立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的经济合作形式,区域内的经济整合蓬勃发展。东盟的经济合作具有鲜明特点,即以金融为重,缩小差异,扩大开放,多样性,政府主导等。目前,东盟内部的经济合作现已涵盖许多领域,据东盟秘书处统计,包括贸易,投资,工业,服务,金融,农业,林业,能源,交通,通信,知识产权,中小企业,旅游等。

东南亚是中国的南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必经之地。在历史上,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就与中国有友好往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关系密切。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双边和多边的友好合作关系进入到了一个不断发展,更加密切的历史时期。

如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启动。该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10国之间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即“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创造了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按人口计算,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来看,将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伴随中国-东盟合作的不断深化,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上已陆续出台了五大法律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这将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稳健发展创造法律与制度上的良好支撑与后盾。

未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必将进一步得到深化。从“交通领域”,“能源领域”,“电信领域”,“农业领域”,“环境领域”到“人力资源领域”,“卫生领域”,“旅游领域”以及“贸易与投资领域”,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广度与深度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本研究基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力争通过对东南亚各国的国别研究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贸易标准化规则的制定与修正,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往来提供公平有效的制度依据与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