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系刊】白色巨塔的陨落——论浙江大学论文造假风波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11-29   浏览次数:286

【第六期系刊】白色巨塔的陨落——论浙江大学论文造假风波

本网讯(记者/陈栩欣) 在《白色巨塔》中,白色,象征着崇高的专业知识和学术道德。而每一座学术研究的学府都是一座学术的白色巨塔,学士们对科研的纯洁、严谨、和踏实,正是建造巨塔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这座巨塔却在今年的三月份被蒙上了一层灰色,浙

  本网讯(记者/陈栩欣)在《白色巨塔》中,白色,象征着崇高的专业知识和学术道德。而每一座学术研究的学府都是一座学术的白色巨塔,学士们对科研的纯洁、严谨、和踏实,正是建造巨塔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这座巨塔却在今年的三月份被蒙上了一层灰色,浙江大学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被曝剽窃了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某实验室资料。在贺海波受聘为浙江大学副教授后,前后共发表假论文8篇,而在所有造假论文的作者栏里,均列有院士李连达的姓名。
     圣人孔子在千百年前就告诫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了明白竹的构造,王阳明格物致知了三天三夜;为了写《本草纲目》,李时珍遍尝百药。古人治学的严谨和踏实,至今我们还记忆犹新。相比之下,浙大的这两位学者却多了份浮夸,也少了份形式和思维的创新。
     据了解,为了寻找“加分”因素,追求量化、分数最大化,许多教研人员根本不把精力放在科研上,反而放在如何发表文章上面。他们常年在外跑科研项目、找关系发表论文,个别人员甚至还伪造成果、抄袭剽窃,这种学术腐败现象在当今社会层出不穷。有人士分析指出,浮夸风气已经使高校偏离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硕士生导师带二三十个硕士生、一个博士生导师带一二十个博士生外加五六十个硕士生的现象并不少见,造成这种风气,无不与利益有关。
     一间学校有了高的排名,就有更好的生源,就会有好的成绩、经营资金和经济利益。一些高校为了提高科研排名,便通过高额资金来诱使教师多发文章。他们的发展只注重短期效益,不注重学术质量的提升和学术队伍的长期素质培养。也许在他们的求学道路中也曾有过一段严谨的治学之路,但在金钱利益面前,这些早已被抛诸脑后。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不重视教学质量。在文章发表的过程中,学校、教研人员急功近利,没有认真核查就发表。要改善这种现象,需要完善评优制度。对于论文的要求不仅限于数量,还要有质量。不仅要写得好,还要写得优。学校应重视学校的长远利益,戒骄戒躁,还学术一片安静平和的净土。
     这次学术论文抄袭事件的发生,不仅与学校的教学理念有关,更与个人的素质有直接的联系。曾经有人问李开复博士选人才的标准,他的回答是团体和道德。作为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先生的才干是毋庸置疑的,而他的择才条件首先并不是才,而是德,可见一个人的德行有多么的重要。
     那些院士和教授随意地窃取别人的实验成果和发表假论文,道德在他们的心目中还有多少的价值呢?他们是社会公认的老师,就应该有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的是做人的道理,受的是专业的知识,要在职业价值的自觉中,追求“人师”的境界。在专业精通的基础上,形成学术特色。有一个好的引路者,才能让优秀传统代代继承。
     据有关人士统计,当今平均不到四天,就有一例学术造假事件出现。这个数字不但告诉我们现代学者道德的沦丧,还隐藏着创新形式和创新思维的缺乏。因此,大学生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有自己跳动的思维,敢于质疑,勇于考证,不断创新,并且多参加课外的活动,增加自己的见闻。
     只有在拥有崇高的专业知识与学术道德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有纯洁的学术成果出现,才能让学术的巨塔不断高筑。让我们一起努力还学者一个安静的环境,还学术研究一片纯白的天空。
 
(责任编辑:冯秋华)

 
------分隔线----------------------------
时间:Nov 29, 2011 9:42:00 PM   

录入者: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