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一场主题为“语言景观的翻译与分析”的学术讲座在多语种大楼H603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二级教授刘丽芬主讲。讲座由俄语系副教授闫秋菊主持,我校外语类学生参加讲座。
刘丽芬教授讲座
讲座伊始,刘丽芬以校园内刻有校名的石碑、校训石、路标等语言景观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了“语言景观”的定义及其研究价值。她指出,语言景观不仅是城市与校园文化的外在符号,更是社会语言生态的缩影,承载着身份认同、文化传播与跨语言交际的深层功能
(刘丽芬教授进行分析)
在校园语言景观分析中,刘丽芬以我校“校园文明公约”和“指路标牌”为例展开深度剖析。她指出,语言景观分析需融合翻译学、设计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其复杂性与多维性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针对语言景观的翻译方法,刘丽芬系统梳理了研究路径:从素材收集、归类整理,到双语转换的理论指导,再到语言学排版、语形、语义、语用四维度的译文分析。她强调,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需关注民族文化差异对语义传递的影响。
(刘丽芬教授与学生交流)
刘丽芬教授化用诺德的观点,分析语言景观的翻译错误。她指出,从译者角度而言,错误是偏离所选翻译活动模式的表现;从受众角度来说,则是与预期翻译
相对应。从语言学分类的角度来看,翻译错误可分为添词、漏词等表层错误和语法、交际等深层错误,也可以分为语言层面和超语言错误两类。刘丽芬还展示了语言景观的实际翻译案例,并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受众的思维与表达习惯,让同学们对语言景观翻译的实际应用有了更直观地认识。
现场有问有答,气氛活跃。本次讲座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不仅拓宽了听众的知识面,也激发了同学们对语言景观翻译与分析的兴趣,为今后的翻译学习提供重要思路。(图/文 高语卿 童嘉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