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9日下午2点50分,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全体教职工在中文学院办公室召开全体教工大会。会议由吴晟副院长主持,会上吴晟总结了本学期学院取得的成绩,对广大教职工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接着他解读了我院制定的“对标赶超”实施方案:长远“对标赶超”目标是广东外语外贸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近期“对标赶超”目标是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动员全体教工行动起来,铆足干劲,全力以赴,为早日完成这一“对标赶超”目标而同舟共济,奋发努力。
一、核心指标对照
吴晟副院长就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工作四个核心指标,将我院与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进行了对照。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院教师18人,其中教授8人,占教师总数的44.44%;副教授4人,占教师总数的22.2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占教师总数的55.55%。社会兼职,我院有国家级学会理事1人。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75人,其中教授23人,占教师总数的30.00%,副教授28人,占教师总数的37.3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占教师总数的14.67%。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拥有“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两个省级一流专业,“全媒体采访与写作”一个省级一流课程;两个省级实践基地。我院无。在人才培养方面,我院在校生874,设有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考研率2021年8.70%,学生去向落实率92.39%,2020—2021年,国家级学生竞赛获奖16项、省级学生竞赛获奖6项。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在校生2300余人,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行政管理、新闻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六个专业,2021年考研率26.84%、学生去向落实率汉语言文学专业100%、汉语国际教育专业95.37%,
吴晟副院长主持会议
2020—2021年,国家级学生竞赛获奖61项、省级学生竞赛获奖145项。在科研工作方面,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我院尚未实现零的突破。我院发表论文在南大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7篇,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在南大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2篇,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
二、差距分析
(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75人,按六个专业平均分配,每个专业12.5人,即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大概25名教师,南国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师15人。按学生规模计,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在校生2300余人,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大概776位在校学生,而南国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在校学生874人,显然他们的生师比较我们小得多,因此该学院的教师有较多时间从事科学研究。
(二)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现有省级一流专业2个、一流课程1门,均在新闻系;而南国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目前为零。
(三)人才培养方面,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若除以3,其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的学生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仍然较南国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要多。
(四)科研工作方面,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均在新闻系),但南国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尚未实现零的突破。教师在南大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虽然未获得具体数据,但可以推测,肯定要较南国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多。
青年教师积极建言献策
三、赶超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王毅)
1.努力改善人才引进条件,引进高层次人才。“十四五”期间,争取引进博士1-2名、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教授1-2名。教师总数(包括兼职)达30人。
2.积极培养博士。争取每年在读博士保持在1-2名。
3.“十四五”期间,争取晋升副教授职称4-5人。
(二)学科专业建设(王毅、吴晟)
1. 申报省级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张宁)。
2. 申报省级一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汉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负责人冯薇)。
3. 培育一批校级一流课程,为申报省级一流课程做准备:
《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创意写作》《写作》《应用语言学与语言应用》《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中国古代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4. 为专业学位硕士点汉语言文学建设作准备。
(三)人才培养(王毅)
1.教学成果奖培育
①“全球化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郑庆君)
②“从理论到实践——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刘琴勇)
③为了培育以上教学成果,我院做实四大支撑点:
A.申报省级教改或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B.突出人才培养计划特色。
C.发表与成果培育相关论文。
D.设计并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活动。
2.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加强语文教育课程,为学生将来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夯实基础。
3. 提高考研率(争取在“十四五”期间超过成都锦城学院的水平):
①动员学生报考。
②按报考研究方向安排专业教师辅导。
③邀请考研成功的学长分别传授国内考研和国外(境外)考研经验。
④加强国内考研(特别是报考广东省外高校)宣传,加强选择院校的指导。
4.提升学生学科竞赛获奖的数量和质量
①定期浏览“竞赛网”,及时获取竞赛信息。
②给优秀学生参赛创造更有利条件(获奖学生报销报名费等)。
③建立起“参赛学生—指导老师”的搭桥机制,加强一对一指导。
④把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教学活动与学科竞赛结合起来。
5. 开展访企拓岗活动,指导学生参加教师资格等考试,提高学生去向落实率。
(四)科研工作(吴晟)
1.增加南大CS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和国外EI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十四五”期间达到成都锦城学院相当水平)。
①教授发挥原有专长,积极撰写论文,争取每年都有论文在高层次期刊上发表。
②指导青年老师将博士和硕士论文的研究成果深化拓展。
③推荐国际EI期刊发表论文。
④邀请南大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主编来校学术讲座。
2.积极申报国家级、教育部人文社科和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十四五”期间争取1-2项申报成功)。
①教授带头申报省级及以上社科项目。
②指导博士和在读博士生申报高层次社科项目。
③邀请主持过国家级、教育部人文社科和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的专家学者现场指导项目申报。
本次会议明确了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将“对标赶超”纳入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院教工携手前行,成竹在胸,踏上了“赶考”之路,争取在2025年前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确保真学、真赶、真超,发挥学院教学科研的主导作用,亮出目标、晒出打法、作出承诺,从严加快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对标赶超”的号角已经吹响!“赶考”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