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课铃响起,你是安然地在坐课室还是仍在宿舍做着美梦?是和其他迟到的同学一起狂奔在校道上,还是和早已在课室守候的纪检人员或者值班老师打“游击战”?学风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不少老师“每课必点名”,更有甚者“上课点、下课点、关起门来点”,点名防逃课,你招架得住吗?
教师出高招,逃课同学有“惊喜”
学期才刚过半,有些同学已经开始在课堂上“隐身了”。因此,老师们纷纷“各显神通”,让逃课的同学无所遁形。任教微积分的刘老师在上课铃响起后,就开始数人头,一发现人数不对就让班长清点出逃课同学的名单,如果被老师发现多次,学期末会有一个大大的惊喜——挂科。经济系的王老师每次上课都会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温习上节课的重点内容,然后抽查上节课逃课的同学,使得心虚的同学顿时手忙脚乱。任教跆拳道的宋老师更是“别出心裁”,他让逃课或者迟到的同学打扫场地,服务大家。大学英语课的吴老师从来不点名,但谁逃课她却一清二楚,每一节课她都给每个小组发一个信封,记录每个组员的课堂表现,更有课堂小测等突击检查,谁在谁逃,自见分晓。

点名是否能保住课堂质量?(网络图片)
不少收到“惊喜”的同学向记者表示,逃课时的“潇洒”与被老师揪到的惊慌失措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同学们纷纷表示不敢再挑战,保证课课必到。
“逃课”理由多,点名规范你与我
那究竟是什么驱使着大学生逃课?学生对此有多种解释。管理系的陈同学说:“个人认为逃课多是因为对某个课程不感兴趣或者觉得自己对该课程的应对能力有保证,即使错过一节课,自己也能通过自学课本来掌握必要的知识。”许多接受采访的同学也提到,如果一些重要的学生工作与上课时间冲突,有时候也迫不得已选择逃课。除此之外,2011级会展经济专业的刘同学表示,自从上了大学,学习和生活习惯都有了一定的转变,大家的学习态度也大不如前,有些同学沉浸于自由散漫的状态当中,甚至把一些课程当成应付性的工作。刘同学则认为大学生有自己充分的自由,但自由的前提是自觉,自觉的同学是不会逃课也不怕点名的。

全勤,依靠你我他(资料图片)
大部分接受采访的同学对于老师们“点名防逃课”的做法持赞成的态度。经济系的黄同学告诉记者,“点名防逃课”的做法非常好,能督促学生认真上课,而且考勤作为期末综合成绩的一个指标之一,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中文系的卜同学也认为点名防逃课是必要的,这是一种防范措施,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也能让同学们养成按时上课的好习惯。
提升课堂吸引力,师生双方共努力
有部分学生表示,有时候逃课多是因为授课老师只立足于课本和PPT,照着模板讲课,因此有些学生认为这样的课堂就算坐在课室里和老师也很难互动,导致课堂气氛尴尬,也失去了上课的兴趣。而许多同学反映授课老师的讲课魅力及个人魅力比硬性点名更有吸引力。
大学英语系的吴老师告诉记者,点名是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风建设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强迫出勤并不会对学习的效果带来积极的影响,但考勤是必须的,因为它是借用外力而推动内动力的产生,有了内动力,学习就不是被动的,学习的效果自然会提升。2011级经济系的杨同学认为,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老师为我们上的每一节课都是循着一条主线把知识串联起来,认真上课不仅是对老师辛苦劳动成果的尊重,更是对自己负责任,这样能使到自己的学习循序渐进并牢固掌握知识。詹同学还告诉记者,上课之前的认真复习与预习,是在课堂上与老师形成有效互动的必要准备,有互动的课堂才更精彩。

课堂魅力比点名更具吸引力(资料图片)
教师的对学生考勤可以保证学生的数量,而老师精彩的授课能力与自身的感染力却可以真正留住学生的心。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共同享受的空间,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有效持续的互动,让课堂活色生香,才能有保证地巩固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让出席人数与课堂质量并存。(记者 朱哲儿)
时间:May 10, 2012 10:53:00 AM
录入者:魏晖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