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2010级西语系法语1班的学生刘晓裕,与“驴友”一起组队骑行赴西藏。骑行队伍于7月14日起,从昆明出发,途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经过29天长达2200多公里的行程到达西藏拉萨。
一场考验极限的旅行
早在去年六月,怀着一种对西藏圣土的神往,刘晓裕就已经萌生了想骑车去西藏的想法。一年多来,刘晓裕一直坚持跑步锻炼身体,培养自己耐力,以克服高原反应。此外,他每天省吃俭用,将平时的零花钱攒下来,购置了自行车和简单的骑行装备,收拾行李,带着一种期盼,向西藏出发。
刘晓裕告诉记者:“好看的东西都在路上,这与坐火车去西藏不同。骑车去西藏的路上,我们一直感受着强烈的视觉震撼。一路上,我们也有看到很多外国友人是徒步去西藏旅游的。”
盘旋的山路、4000多米的海拔高度、险峻的怒江山七十二拐、陡峭的爬坡、让人难受的高原反应、反常的的昼夜温差、冻僵的双手、疲惫湿冷的身体、登山中途单车的爆胎……沿途上,一系列的困难接踵而来。看着远处险恶的山峰,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脚下又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突出的裂缝,“当时身体已经是又困又累,双手冻得几乎不能动弹,但是没有办法,永不放松地握紧着只能仅仅地握住车把,时刻提醒着自己要保持清醒。”刘晓裕如是说。

刘晓裕在布达拉宫前
一步一个脚印,柳暗花明又一村。“每次看到转弯,我们以为到了山顶,谁知道,又一个转弯,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转弯,有时候甚至我想过要放弃的念头,后来看看队友们都还在坚持,我又找到了那种毅力。”凭着坚强的毅力,经过29天的颠簸流离,骑行队伍终于到达西藏。刘晓裕说:“很多时候,身心的疲惫往往在考验着一个人的极限,人不拼一拼,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强大。”
骑行途中的那些人、那些事
“云南、西藏的天空很美,很明净,”刘晓裕跟记者分享他的旅途见闻:“从云南到西藏的路上,路上的风景越走越美,偶尔出现的彩虹,和煦的阳光折射在身体上,显得格外温暖。”一路上,清澈的澜沧江、美丽的丽江古城、香格里拉、滚滚的金沙江、旧遗址的大理皇宫、独克宗古镇上地地道道的藏式房子,美不胜收的风光带给人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
路过梅里雪山的时候,听当地人说那里是座神山,很难有机会看到,一旦看到就会有好运气。骑行队伍刚爬到可观看梅里雪山的山顶,便下起了雨,后来下起了冰雹。第一次遭遇这样的天气,刘晓裕觉得,虽然没看到雪山,但也是另外一种惊喜。

骑行队伍在西藏看到的第一座雪山:白马雪山
骑行途中,他们碰到了一个从北京来西藏的骑行者,驮着许多行李,他对刘晓裕说:“骑行一趟西藏,顶上了三年大学。”一个真正骑滇藏线的追梦人,带给他们很多的思考。
饵丝、豆浆油条、耗牛肉、酥油茶、米拉山、大昭寺、布达拉宫、纳木错湖,热情的西藏人,呆在西藏那三天的生活,让他异常难忘。“当地人非常热情,每到当地一家,他们都会说藏语’扎西德勒’,意思是吉祥如意。”晚上,和队友们一起看星星、泡温泉、畅谈心事,高原上空西藏风情的生活让骑行队伍流连忘返,精神上得到一次神圣的洗礼。

骑行队伍在布达拉宫前合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次西藏之行,一场收获,这些都会成为大学记忆中难忘的一段经历。刘晓裕说:“大学是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的殿堂。有些事现在不做,等大学毕业后就来不及了。我只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去看看外界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天。”
刘晓裕告诉记者:“以后还有机会的话,我也会尝试骑行去新疆,走遍中国大地,用行动真正感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文/崔陈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时间:Sep 17, 2012 2:20:00 PM
录入者:陈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