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南国•国际交流】南国学子的“中日韩大学生福利论坛”之行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3-19浏览次数:1253

  今年2月,东方语言文化系的杨晓燕和邓晓君2名同学赴日本参加“中日韩大学生福利论坛”。

 
  该论坛由日本长崎卫斯理公会大学组织,邀请中国、日本、韩国的优秀大学生参加。活动内容主要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三个国家的大学为据点,就各个国家的福利制度及文化进行授课、实地考察和研究。活动组织方表示,希望中、韩大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提出合理建议,从而使年轻人更加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养老以及社会福利等问题。
 
实地考察,关注社会福利
 
  在日本期间,杨晓燕和邓晓君在“武家屋敷”扮演武士,穿铠甲、握兵器,体味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家生活,领略日本的武家精神;在长崎市的新中华街上看舞龙舞狮、观长崎灯会,在异国他乡体验春节、感受日本文化;在和平公园了解战争故事,呼唤和平……
 
  每一天在观光地考察后,同学们都会分成小组,一起制作海报,并跟大家分享各自的制作成果。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当天,杨晓燕和邓晓君将当天游览岛原市的景点图片排成心形,分享了自己对这些景点的看法。
 


为小组展示做准备
 
  在活动的最后一天,她们还以文章的形式,总结了实地考察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提出建议。杨晓燕发现,著名景点“古野梅苑”四周并没有对梅花进行相关的介绍。因此,她建议日本相关负责的机构能设置介绍牌,以让更多人了解梅花的习性、象征意义等。参观南蛮船的来航地、废弃的轻轨、山本先生的故居、太宰府等一系列景点后,邓晓君提出建议,日本政府建立健全有关保护古建筑等历史遗迹的法律制度,以保护每一处历史遗迹。其中,她以废弃6年的轻轨为案例,建议放置一个意见箱来征求群众的意见,以便建设一些造福于民的设施。
 
语言不是障碍,收获跨国友谊
 
  在此次交流活动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她们发挥了创造性,培养了团队精神,也让三国文化得以交流融合。这充分体现了该论坛旨在交流中日韩三国的文化和开阔学生视野的主题。以旅游专业为优势的韩国学生和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我院学生一起合作,双方各取所长。在合作中,他们思维的角度更广,内容更为深入。
 


在原子弹爆发纪念地和韩国学生合影
 
  邓晓君说,由于整个团队中只有她们两名中国学生,刚开始难免感到紧张与陌生,但后来彼此的热情慢慢拉近了大家的距离。杨晓燕告诉记者:“韩国学生都很热情,很友善,在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实地考察和展示成果的行程后,他们还邀请了我们参加他们的聚会!”虽然韩国学生大多并不通晓日语,但凭借着对彼此国家的兴趣,她们用中文、韩语、日语、英语等多种方式交流,加深彼此国家的了解。其间,他们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收获了异国友情。
 
体验异国文化,培养国际化视野
 
  在短短的三天交流活动中,杨晓燕和邓晓君都觉得受益匪浅。微笑的面孔、谦虚的鞠躬、礼貌的问候语、负责的态度是她们对日本人的总体印象。她们也体验了日本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吃刺身,穿浴衣,住榻榻米房,泡澡……
 


在云仙灾害纪念馆
 
  邓晓君说:“我品味到日本的乡村气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深深感染着我。”杨晓燕说,通过这次活动,她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日语交流水平,还亲身体会到了所学的日本文化,确实十分兴奋。而日本主办方也称赞了我院这两名学生的优秀的日语能力和个人素质。
 
  据悉,此次活动是继世界大学生领导者研讨会和香港大学交流活动之后,我院学子参加的又一次国际交流论坛活动。国际教育部主任黄汉成表示,学院将进一步扩展平台,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国际性交流活动中。对于学生如何才能更容易适应这类国际性交流活动这个问题,黄汉成表示,“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应该要拓宽知识面,拥有世界性的眼光,关注社会,崇尚科学,这样就能更好地参与国际性交流。”(记者 黄咏絮 刘丹苇 何宇梅)
 
时间:Mar 19, 2013 3:01:00 PM   

录入者:魏晖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