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动态】“身体的文化研究”讲座*“元话语分析”讲座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2-09浏览次数:1163

中山大学丁建新教授讲述“身体的文化”

 

  本网讯  12月5日下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丁建新教授在G210为英语语言文化系师生主讲了题为“身体的文化研究”的讲座。
   
  丁建新首先解释了“什么是身体”,“为什么要谈身体的文化”。他认为,身体除了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还是人类符号体系中的一员。身体作为一种符号,同其他符号体系如语言符号体系一样,不仅能够反映社会文化,还能建构社会文化。身体隐含着人类不断更迭的社会、文化体系,从人类认识对待身体的态度能够反映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特征。

 



讲座现场

 

  在丁建新看来,人们对身体的认识是从理性过渡到感性的过程。他回溯了古希腊时代、中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等人们对身体的认识。丁建新认为,从身体史的发展可以看出人类文明对身体的理解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即生理性身体和社会性身体。
   
  丁建新认为,身体与文化永远是相辅相成的,身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构建文化的作用。从原始人柳叶遮羞那一刻开始,身体就开始负载文化内容。在唐朝,女性身体以胖为美,到了现代,细细的腰肢与凸显的锁骨才是美女的特征。而对女性的解放,也是通过其身体的解放实现的。丁建新幽默地说:“现代女性虽然已经不缠足了,但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束缚依然存在,那就是高跟鞋,同时,观察女性高跟鞋的高度也能够看出她对权力的追求程度。”
   
  丁建新还谈到,年轻人通过把自己的头发染成各种颜色,在身体上纹各种图案、穿刺这些行为,是他们表达凸显自我价值的渴望。他认为身体是人类寻求文化身份与归属的现实基础,不同的人和人群通过对身体做出不同的改造,目的在于凸显自己的文化特质。
   
  最后,丁建新谈到,身体作为一个社会性存在,是一个文化符号。对身体的考查,可以洞悉文化发展的脉络、不同社会制度以及不同种群的文化特质。就个人而言,其许多行为方式都可以在他的身体文化特征中找到答案。身体虽然默默不语,但时时处处都在言说着人,言说着人类的文化。 (英语系 刘阳)
 

   
英语系主任李发根教授谈“元话语分析”


  本网讯  12月5日下午,英语语言文化系主任李发根教授在G210为师生主讲了一场题为“元话语分析”的讲座。
   
  讲座中,李发根从元话语的性质入题,介绍了元话语的功能、内容、原则以及识别方法。李发根认为,元话语是用于协商语篇中互动意义的自我反省表达形式,是帮助作者(说话人)表达观点、意见,介入于读者之中的一个宽泛术语。任何话语、语篇都包括两方面,即基本话语和元话语,元话语与基本话语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依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结合体。
  



讲座现场

 
  李发根认为,元话语具有三大功能,即非言语辅助功能、互动人际功能(交际型人际功能和互动型人际功能)和修辞功能。其中,非言语辅助功能的体现方式主要有口头元话语和书面元话语两类。而人际功能体现主要分为交际型元话语和互动型元话语两类,因为元话语具有追求劝说的目的,所以它的修辞效果主要反映在“气质”、“说理”和“动情”三方面,即它的劝说性的话语有助于理性诉诸、可信诉诸和情感诉诸。
   
  随后,李发根通过举例子,教师生如何识别元话语。李发根建议师生,如何区分元话语与基本话语,首先要澄清三个问题,即元话语是从形式上还是从语义功能去界定的问题、元话语标记与元话语资源标记辨别问题、元话语与各种不同语类的体现方式问题,而最根本的方法是要依靠语境,依据元话语的性质及其语义功能和元话语三大原则去区分,才能真正分辨元话语和基本话语。 (英语系 刘阳)
 

 

 

时间:Dec 9, 2013 2:49:00 PM   

录入者:陈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