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起,我校首位赴荷兰北方莱瓦顿大学交流的学生——2010级商务英语3班的杨慧,开始了她在荷兰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她获得了学校5万元的留学基金资助,留学时间为2013年9月-2014年1月。
同一屋檐下的“国际交流”
荷兰的当地学校不为学生提供宿舍。杨慧与来自其他国家的许多国际交流生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由于需要共用一间厨房,所以厨房便成为了杨慧和其他交流生共同交流学习与分享趣事的地方。
初到荷兰的时候,对杨慧来说,饮食是一个大问题。在持续了一个星期的薯条汉堡包的生活后,她与其他中国学生商量着一起做中餐。经过一个段时间的学习,她学会了不少中国菜的做法。

杨慧(左二)与其他交流生一起交流“厨艺”
带着新练就的“厨艺”,2013年中秋节当天,杨慧和几位中国学生共同举办了“中秋之夜”活动,邀请了各国学生的加入。当时,他们准备了许多中国菜,并且买了月饼与外国友人一起品尝,教外国友人使用筷子。“虽然没能和家人在一起过中秋,但这次异国中秋让我毕生难忘。”杨慧这样感叹道。
攻克“语言障碍”与“学习困难”
初到荷兰时,杨慧参加了当地志愿服务性组织ESN组织的活动。该组织主要负责组织活动,帮助远道而来的国际学生熟悉当地环境以及了解荷兰文化。在活动中,杨慧常常和各国的交换生互相交流。各国不同的英文口音,让杨慧有些苦恼,她慢慢尝试适应。许多当地人讲荷兰语,这也给初到荷兰的杨慧带来生活上的一些不便,但是荷兰当地学生的热心帮助让她很快适应了在荷兰的生活。

参加志愿组织的课外活动
荷兰北方莱瓦顿大学的授课方式一般都是小班授课,人数约为20人。课堂上,当学生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也会向学生解释到清楚透彻为止。
杨慧还与同学们合作完成商业课题的作业。小组成员来自荷兰、日本及中国等国家。课题需要小组成员通过调查,选择产品进行分析调查。杨慧说:“第一次接触这类型的作业时,还显得有些吃力。但组员的帮助,加上在南商的专业基础,我慢慢能够学着克服困难。”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与多次的修改后,这份商业课题终于获得了老师的认可。
圆出国梦 感恩南商
杨慧常常参加荷兰北方莱瓦顿大学为国际学生组织的课外活动,如自行车环行、游船、看电影等。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杨慧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也收获到了珍贵的友谊。

参观荷兰的风车
杨慧十分感恩这次难得的出国交换学习的机会:“是学校的资助与平台,让我踏出了国门,实现了出国留学的梦想,感谢学校。”(记者 杨雪晴 实习记者 冯凯斌)
时间:Jan 9, 2014 2:22:00 PM
录入者:陈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