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专题】南商,让我再看你一眼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6-20浏览次数:2277

  回顾大学4年,南商的人与物陪伴着2014届毕业生们共同成长。南商的每一棵树、每一栋建筑、每一个地方都装载着学子们的满满的回忆;周围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与学子们有着说不尽的故事。

 

再见,“大翻新”后的运动场

 

  2010级商务英语1班的周珂最喜欢的地方是“大翻新”后的运动场。他说:“我们刚入学的时候,学校运动场还未设塑胶跑道。军训的时候,我们走在地面上,细小的石子经常跑到鞋里面去,但是又不能停下来整理,挺痛苦的。”

 



2010年、2013年军训的场景

 

  运动场翻新后,周珂和他的同学都十分兴奋,在操场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他说,自己经常会和朋友们在吃过饭后去运动场聊天。还记得有一年的生日,几个好朋友在运动场给他庆祝。

 

  “宁静”,2010级国际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刘映青更愿意用这一词来形容运动场。“每天傍晚去那里走一圈,我在这里看到你奔跑,你在这里看到我散步,你在思考你的现在,我在思考我的未来,”她这样说。

 

  大学四年,刘映青到运动场散步过无数次,她珍惜在南商这样的日子。在刘映青看来,运动场汇集的东西很多:一个捧着足球,来这里挥汗的男生;或是一个失恋了,来这里散心的女生;或是一群为某人过生日庆生的好友;或是一起散步谈心的老夫妻。

 

再见,“奋斗的书桌”——图书馆

 

  如果说操场是满载回忆的抽屉,那图书馆就是见证同学们“奋斗的书桌”了。对于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习达人”崔陈元来说,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给他提供自习的场所,更是一个目睹他为实现目标、努力奋斗全过程的见证者。

 

  在图书馆里,崔陈元明白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道理。他说:“图书馆让我找到了自己,没有让我忘记最初的自己的目标。大学生活的多少个夜晚,都是在图书馆孤军奋战和埋头苦干度过的。”

 



再见,曾经“奋斗的书桌”

 

  2010级注册会计师专业的毛忠闽说,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回顾大学四年时光,毛忠闽说,最喜欢大二时的自己,因为那时候的他去图书馆去得最勤。在图书馆,他也收获良多。

 

再见,“学习的时光机”——教室

 

  如果说图书馆是见证同学们奋斗的书桌,那教室就是记录着我们学习的“时光机”。大学4年,按照每年在校学习9个月,一个月上20天课,平均每天3大节课,每大节课80分钟来计算的话,我们会上720天的学,其中,约有172800分钟是在教室上课。所以,教室可以说是见证我们最多的学习时光的地方。

 



再见,课堂时光

 

  要毕业了,2010级商业银行专业的卜秋婵,常常会想起关于教室的各种场景:第一次在教室集合,那是军训的时候,同学们青涩的脸被晒得黝黑,带着一脸向往和些许害羞匆匆地介绍着自己;每年夏天,舍友都会有早早跑到课室为自己占好“风扇位”……

 

  卜秋婵说:“在教室的大部分的回忆将随我们远去。”她尽可能地把自己在教室学习的各种场景都记在心里,就是为了在毕业的时候仍会觉得有所收获。 (记者 戴诗杰)

 

时间:Jun 20, 2014 2:27:00 PM   

录入者:陈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