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19日,日语教学研讨会暨同声传译实践活动在同传实验室举行。会议全程使用日语,由同传基地学生现场翻译为中文。常务副校长袁长青,副校长熊匡汉、副校长王心洁等参加了研讨会。
教师激烈讨论,学生精彩同传
东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秦明吾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日语听、说、译能力”这一主题发表了演讲。他提出三个关键词:创新、创新者、机动灵活。他认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创新,倡导“随时、随地、与任何人”说日语,充分营造日语学习氛围。同时,以日语专业为试点进行的这种创新将在东语学院得到全面推广。
研讨会现场(戴诗杰 摄)
与会教师畅所欲言,用日语各抒己见。老师们分别从语言习得、文化意义、心理层面等方面阐述了日语教学的经验。两名日籍教师也发表了个人看法。丸山老师认为教师要充分营造学习日语的环境,提出“进入教室,教室就成了日本”,教师要善于倾听,而非过度纠正;贯井老师则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分析,认为提高日语能力的根本在于记忆,呼吁学生要有干劲。
现场担任同传的学生共6人。他们身着正装,佩戴创新教学实践同声传译小组工作牌,精神抖擞,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会议期间,他们端坐在翻译间,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停地做笔记,有效地传达了发言信息,精彩地完成了本次的翻译任务。
学生在翻译间进行同声传译(戴诗杰 摄)
活动备受肯定 东语学院再接再厉
东语学院创新教学实践同声传译小组成立以来,历时近1年。该小组成员共31人,为大二、大三学生。小组成员多担任系部会议、国际交流等活动的翻译工作。该小组的成立,打开了东语学院“课堂学外语、见面说外语、会议讲外语、活动用外语”的新局面。
副校长王心洁对本次研讨会中教师和学生译员的出色表现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东语学院在“随时、随地、与任何人都讲外语”的实践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这种会议形式在外语教学方面也着实开了一个好头。
与会教师备受鼓舞,表示今后将再接再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使其更加主动地运用外语,进一步提高外语听说水平。 (东语学院 吴丽 翁琳 翁晓曼)
又讯 6月18日,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在教学楼D203举行日语专业第一届“译心译意”日汉翻译大赛颁奖仪式。2011级日语1班的刘茵夺得桂冠。
颁奖
本次竞赛的原文选自日本著名女诗人、作家:茨城のり子的一篇随笔《清谈》。活动指导老师姚慧敏表示,比赛是以“了解日本文化,提高日语水平”为宗旨,目的是为所有爱好日语的同学创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同学们日语的运用能力,选拔优秀翻译人才,激发全校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东语学院 翁琳 翁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