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文化学院2011级德语专业的罗盛南,是我校第一个赴德国欧福大学留学的学生。他获得学校“百万留学基金”的3万元资助。今年3月,他正式开启了赴德留学之旅。
开阔眼界,收获异国友谊
3月,初到德国的罗盛南便和同学一起参加了短暂的东欧游学。罗盛南在5天的东欧游中参观了东欧4个国家首都的著名景点。这趟旅程,不仅让罗盛南领略了东欧4个国家的景色,还拉近了他与交流生以及与教授之间的距离。其中,最让罗盛南着迷的是维也纳,他形容其是一座“拥有着能与我心爱的大海媲美的宏伟建筑”的城市。
罗盛南(右)与同学在布达佩斯渔人堡
“我对德国欧福大学的印象是——坐落在安静的小城市里,而且交通非常方便;德国学生都很友好,见到我们中国留学生都愿意友好地打招呼,时不时还会听到从德国学生口中蹦出汉语‘你好’的问候方式。”罗盛南如是说。因为经常参加一些校外活动,罗盛南交到了不少德国朋友,包括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其中有趣的是,罗盛南发现德国年轻人都拥有一颗爱玩、疯狂的心,说话速度是最快的,而德国中年人就相对沉稳一点,说话速度开始放慢,也就是我们印象中严谨的德国人,对德国老年人第一印象则是比较和蔼,说话速度也是最慢的。
面对困难,积极应对
从东欧游学回来后,罗盛南便收拾心情投入学习中,并准备好重启对外语学习的模式,因为他说:“在与德国人交流时,一方面要顾及严谨的德语语法,另一方面要适应德国人说话的语速,这让我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既想完全没有语法错误地说每一句话,又想尝试模仿德国人的语速。”面对难题,罗盛南总结出现这种矛盾的原因,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来学习外语。同时,作为交流生的班长,罗盛南需要做的工作更多,比如:收集各个学校的留学生的留学日志、组织同学写游学报告并且汇总排版、协调学生与老师之前的信息传达等。“其中最困难的是协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息传达,因为毕竟自己是代表学生的,有时为了缓解学生的埋怨情绪,自己必须处理好立场问题,要考虑周全。”罗盛南说。
罗盛南(左三)参加学校组织的德国餐桌礼仪学习
最让罗盛南难以克服的是思家情绪,他说:“每当看到身处国内的父母、朋友吃的饭菜和精彩的周末活动照片的时候,都加深了我对家的思念。”为了缓解思家情绪,罗盛南时常跟德国的朋友一起出去参加活动:“这样既能提高口语,也能了解德国,何乐而不为呢。”
忙中作乐,不断探索自己的未来方向
罗盛南曾用一个字——“忙”来形容他的大学生活,但也正是忙碌的学习生活让他更懂得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在学习期间,让罗盛南激动的是自己获得德国施坦博投资咨询公司Steinbeis Consulting Center China实习的机会,他知道这个实习机会对于一个留学生来说非常难得。所以为了尽快熟悉公司的运作,罗盛南在正式上班之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了解公司背景、业务领域、媒体信息等等。在工作时,每周二、五他都要6:00起床赶到公司。虽然每一天都很忙碌,但是他说:“在完成公司任务和自己学业的同时能够不断挑战自己。”但是在做了一个月的工作后,罗盛南感觉工作内容和方式并不适合他,所以他辞掉了工作,并将更多空余的时间来着手准备申请德国奖学金以及6月中旬的企业招聘会,并希望在这次的招聘会上找到心仪的德国本土企业。
在谈及毕业后的计划,罗盛南说:“我的计划是在德国欧福大学继续读研,我的职业规划是往经济领域发展。我相信我研究生毕业后,能在德国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且留下来打拼几年。”
虽然在国外留学中过着忙碌的生活,也面临挑战和障碍,但罗盛南在不断克服障碍和探索自己未来的方向的同时,他也享受并珍惜赴德留学的学习生活,他自信地说:“或许以后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但我享受其中,也相信这些挑战都能不断提升自我。” (记者 刘丹苇 戴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