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金秋九月,全国迎来第30个教师节。对于今年新入职南商的老师来说,这一天意味着什么呢?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异国他乡,怀着一颗对教育事业热忱的心,来到南商。今天,是他们在南商的第一个教师节。现在就请跟随记者的笔触,一起来听一听新老师的心声。
初来南商,适应教学生活新变化
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英文学院教授张映先,是我校今年新引进的高级人才之一。她是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高级研究学者。
张映先:最放不下的是三尺讲台
张映先教授笑容温婉和蔼,说话有条不紊,给人感觉平易近人。尽管已经退休,但张教授仍不舍她的三尺讲台。“南国商学院给我家的感觉”是她对学校最深刻的印象。她说:“学校的日常管理很到位,十分人性化。我刚进宿舍第一眼就看到一应俱全的生活电器,如此贴心的服务让我很快安心地住下来,也迅速专心地投身到教学工作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张映先感受颇深,“学生们都十分好学,思维活跃,能够紧跟我的教学节奏,课堂总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Cyrille是我校法语专业新入职的外教,说着一口清晰流利的中文,待人和善可亲。Cyrille来自法国巴黎,曾在大学期间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翻译以及对外法语专业,此后在北京学习中文。目前他已经在广州生活了8年有余,在这里娶妻生子。由于中文流利,Cyrille在与人交流时毫无语言障碍,这也让他在课堂上形成了以交流与认知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大约5年前,Cyrille就对我校有所了解。他表示,美丽的校园、聪明活泼的学生以及舒适的工作环境,让他对现在的生活状态十分满意。
Cyrille:很高兴来南商任教
站上三尺讲台,回望昨日来时路
“教师梦”或许是许多人曾共同有过的梦想,畅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站上讲台,拿着书本,诲人不倦。我校英文学院于英俊老师算是圆了这样一个梦。风度翩翩的他来自山东,却与典型的北方汉子形象大相径庭,似乎天生就拥有教书育人的气质。由于取名“英俊”,又人如其名,因此总被人调侃。于英俊研究生毕业于广外,师从仲伟合校长,“教会学生不了解的知识,使他们懂得新的东西,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在他读研期间,就十分向往有站在讲台上授课的那一天。
于英俊:我终于当上老师了
徐娴老师2012年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阿拉伯语专业研究生毕业时就有意来南商任教,但当时正好准备去埃及留学。时隔两年,她带着更加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来到南商,开始她的教师生涯。徐娴热爱自己任教的专业,谈起当初的选择,她始终充满了一种穆斯林般的虔诚:“我希望教更多的学生学会阿拉伯语,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阿拉伯语。”得知我校国际交流与海外留学机会繁多,徐娴表示这正是学习阿拉伯语专业学生的大好机会,希望他们可以好好珍惜这种机会。
徐娴:希望更多的人喜欢阿拉伯语
从在校学生到留校任教
在今年新入职的教师中,有不少老师都是本科毕业于我校,考上研究生之后,学成重返母校任教。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周欣茵老师就是其中之一。周欣茵是中国语言文学系2012届的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华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因为感恩,所以回来”是她决定毕业后应聘回校工作的主要理由。入职以来,她逐渐摸索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积累经验。“母校的学生大多善于思考和回答问题,并积极进行课堂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我在这里耕耘,同时也在这里收获”,是我校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辅导员吴连愉老师今年入职南商以来最大的感受。出生于1991年的她毕业于我校,因为综合素质优秀留校任教。这个充满活力的“90后”老师在新学期迎来了同样活泼的“90后”新生。在刚过去的中秋节里,吴连愉与新生组织了一场师生见面会。“看到学生们就像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亲切,虽然大家都不能回家团圆,但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也是一种收获。”自小就梦想成为一名教师的吴连愉,如今留校任教,与同学们亦师亦友般地朝夕相处,让她格外满足。
教师路任重道远,且行且期待
教师节这一天,也正是新学期开学不久,初来南商的新老师们适应新生活的同时又有各自的工作规划。对于日后的教学方向,张映先教授已经做好了大致的计划,她表示将带领年轻教师提高英语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层次,以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校学生提供专业性深入的学习和培训,并继续研究中西方翻译史和《红楼梦》翻译。
作为新入职的新手辅导员,吴连愉表示,在未来的日子,与308个学生好好相处,争取在生活、思想品德、学习等各方面为他们提供最大的帮助,建立坚固友好的师生情,让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也会慢慢提高自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充实自己,为更好地做好学生工作夯实基础。 (记者 周悦 曾子聪 朱晓成 梁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