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新生入校开始,我校各大社团、学生组织就把目光瞄准了新生,招新海报更是五花八门。我校的学生组织和社团众多,校级和院系中都有不同类型的学生组织。面对海量的招新信息,新生也要学会权衡好自己的时间,学做“加减法”,找准我的知音我的团。
“百团大战”轮番演 新生早有规划图
一到学生组织的招新季,各大高校就会轮番上演“百团大战”、“抢新大战”。除了在宣传栏贴海报的传统的招新方式外,这场“战争”的烟火还弥漫在“新媒体战场”上。QQ群、微博、微信都成了招新的根据地,只要轻轻点一点,扫一扫,各类招新信息都尽在你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学和高中课余时间的安排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学生还是要以学习为主,兴趣为辅,只有学习与兴趣相结合,我的大学生活才能过得更加充实。”来自2014级会计1班的何应贤说。在高中时代,何应贤就在班上担任宣传委员一职,画画、写文章都是他所喜欢的。来到大学,他想延续他的这一兴趣,所以他选择加入的学生组织或者社团都与宣传工作有关。同时,何应贤也想寻求突破,学习新的能力,改变与陌生人交谈时的“文静”状态,换一种处事待人的方式。

五花八门的海报贴满宣传栏
很多人都将大学比喻成一个“微型的小社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来自2014级物流管理班吕浩辉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表示,大学就像是一个小社会,有众多的组织部门,每一年各组织部门都需要招纳贤才,为部门注入新鲜的活力。面对众多学生组织社团的招新,吕浩辉还是理智地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加入一些心仪的部门。为了接下来的招新笔试和面试,他特意咨询了许多部门的情况,也向师兄师姐请教。对于自己大学四年的计划,吕浩辉心中也有一幅蓝图了。他希望能够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做好学生组织的部门工作,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广交朋友,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
师兄师姐指路:加入社团“贵精不贵多”
师兄师姐们在当初入学之际,也曾在选择社团的时候迷茫、无所适从与无法抉择。
“选择了就要做好,过程虽然很累,但是要相信自己所选择的能够给你所想要的。不付出,就必定没有回报。”回忆起自己大一时候选择社团的情景,来自2013级会计4班的钟春苗说道。刚报名社团组织的时候,钟春苗为了增加入选的机会,报了很多组织,但是大多数都与组织、策划有关的部门,因为她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得好。到了大二,她尊重自己的内心,选择留下两个部门,一个是可以发展兴趣的,另一个是她能够得到锻炼的。

各类社团各出奇招揽人(资料图片)
“我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了解到哪一个部门才适合自己的原则,在众多学生组织社团中做出取舍的。以兴趣作为基础,事情往往会事半功倍。”来自2013级汉语言文学1班的罗海东说道。他认为参加的学生组织社团不能够以量取胜,而应该找准定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友、2013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崔陈元说:“刚开始进入大学时,我也参加了很多学生组织,但是后来经过取舍,我选择留在一个最能够锻炼自己的组织,并留任到大四第1个学期。”在崔陈元看来,通过社团工作,能够与不同的同学、老师打交道,不仅能够收获很多经验,而且可以提高交际能力,能够培养团队精神。“认真”二字是社团工作带给崔陈元最大的收获。
老师支招:做好时间管理
在很多时候,很多学生因为不能很好的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导致自己像“无头苍蝇似地横冲直撞”。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辅导员刘梦文老师表示,不能够合理分配好时间,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时间管理方面出了问题。她建议,学生可以根据“四象限原则”(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做好时间管理,分清时间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当学生工作与学习发生冲突时,也要兼顾好二者,不能顾此失彼。当自己的学生工作和上课的时间冲突,可以找其他同学先跟进好,等自己上完课后再跟进,这也是一种有担当、有责任心的表现。

(图片来源网络)
刘梦文说,大学里的学生组织、社团文化的氛围相比初高中来更为浓厚。一些学生可能适合在学生组织工作,一些学生可能适合学术研究的工作,一些学生可能更多倾向于社会实践活动。但新生在刚进入大学时,不能马上知晓自己在哪方面更能胜任,所以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时间允许情况的下,多尝试不同方面的工作,从中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培养自己的责任心,找到自己的长处与特点。
副校长余庆安建议,进入大学后,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活动为辅,把精力和时间主要用在学习上。同时,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遵循“适当、适合、适宜”三原则的基础上,学生也要适当参加学生组织、社团的活动,从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与同学、老师交往能够做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他强调,“学生要遵循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严格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要日夜颠倒。”(记者 江颖诗)
时间:Sep 23, 2014 3:13:00 PM
录入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