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记者节,也是2014级校媒“小鲜肉们”在南商的第一个记者节。在学校和各院系学生组织、社团的重重考核下,他们成功突围,成为了一名校媒人。现在他们又投入到在各种校媒实践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成长,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校媒人。
我有一个新名字——学生记者
9月末,一批批新的学生记者“新鲜出炉”。他们刚经过了军训的洗礼,就投入了学校和各院系学生组织、社团的“百团大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组织和社团,最终通过了重重考核,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学生记者”。
2014级的吕浩辉是一名校园摄影记者。谈起自己的摄影之路,吕浩辉很早就有自己的计划,他想在大学期间多接触摄影,提高自己的摄影技术,争取拍出好照片。于是他参加了新闻社摄影部的面试,最后通过了考核,成为一名学生记者,认识了更多爱好摄影的朋友。

“长枪短炮”来开新闻发布会 (资料照片)
同样是2014级的“小鲜肉”,黎颖诗最早对记者工作感兴趣是在高中,在高中时期,她曾在学校的广播台工作过,也对新闻工作、记者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进入大学后,她就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学生记者。经过组织的笔试和面试,黎颖诗如愿地成为了一名学生记者,主要负责新闻稿件的采写。谈起在组织的发展规划,她说:“现在做好自己的本分是最重要的,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会挑战更高的职位,在记者的路上坚定地向前走。”
校媒工作初体验
成为了一名学生记者,“小鲜肉们”还需要在各种校媒实践工作中,不断地成长,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校媒人。
黎颖诗认为,真正当了一名学生记者,感觉比想象中的要难。她说,因为在新闻稿件的采写中会发现,新闻稿的用词更为客观,与自己以前接触到的文风有所不同,这也是自己在做文字记者觉得很有挑战的方面。

毕业典礼上记者采访礼仪小姐 (资料图片)
此外,她认为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写新闻稿,在空闲的时候她会主动关注一些新闻,看看这些新闻稿是怎么写的,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还会看一些报纸的排版,学习一些好的版面是如何设计的。她说,现在每次出任务,写稿件的时候都会提前想好一些采访问题,做好相关的准备。因为对工作还不熟悉,所以做的准备要更多,更充分。

在新闻现场写稿 (资料照片)
中国语言文学系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刘佳丽,也是一名学生记者。她主要的工作是报道系内的新闻时事,不仅要写新闻稿件,还要负责摄影。她认为,一名全能的记者,需要文字和摄影都精通。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刘佳丽觉得十分有难度,但是随着实践的次数越来越多,她也开始慢慢地觉得轻松了不少,现在她已经完全胜任了这份工作,可以单独地出新闻任务了。
而2014级的陈妙仪是学校广播台英文台的广播员。刚开始参与播音的时候,陈妙仪因为紧张,有时候会“卡词”,幸好,合作的师姐会在旁边帮忙圆场,甚至是当她读到一些比较多的生词的英语新闻稿时,师姐还会在旁边小声跟着一起读,这些都让她觉得很温暖。陈妙仪说他们在做节目时会模仿外国人的语音语调讲话,这样对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实力有很好的帮助。
前辈校媒经验大分享: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看着2014级的校媒“小鲜肉”,有着丰富校媒工作实践经验的前辈们也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送上她们最真诚的鼓励。
“记者节是一种激励,更是责任的体现,希望各位新的校媒人能明确责任意识,在今后的日子里不忘初心,笃定前行。”2014-2015年度国家奖学金得主、现任南商新闻社副社长周悦认为,校媒工作最重要的是明确初心,只有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人,才能走得长远,走得踏实。

摄影记者和新生一同军训 (资料图片)
“作为一名校媒人,最重要的是要永远保持好奇心、责任感和韧性。”曾任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团总支信息传媒部部长、2012级的王月玲如是说。在她看来,新闻工作是一份能给人带来很大满足感的工作。因为作为学生记者,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和同学们关心的话题,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文字让更多人的人知道。王月玲鼓励每一位新的校媒人,在参加新闻工作的时候要一直勤恳努力,因为最后会发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学校2014届校友黄咏絮,在校时曾有3年的校媒工作经验。黄咏絮说,看见母校的宣传工作日益成熟,校媒能够勇于尝试新媒体,并做得越来越好,她由衷地自豪。她也寄语“小鲜肉们”:“不要把校媒工作仅仅当作增值自己,或者是打发课余时间的工作,而是要做到真正用心的投入。” (记者 严嘉瑶)
时间:Nov 7, 2014 3:37:00 PM
录入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