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舍我其谁”的必胜信念,只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没有与生俱来的过人天资,只有脚踏实地的百倍努力。从初赛、复赛到两广赛区决赛,从年初到年末,历时一年,他们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荣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为学校获得了荣誉。他们就是我校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参赛队伍“金英队”。
“我们要将创新理念带去北京。”
“金英队”参赛项目主要以增强手机银行使用率为目的,提出二维码应用与理财基金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据队员们介绍,这一项目的创新理念来源于快节奏生活中日益普及的二维码和基金的使用。队员们发现,人们越来越注重理财,而基金的日益人性化管理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投资。“我们推广的主体就是一款线下线上支付与理财相结合的手机客户端——‘邮乐App’。其中主推项目是二维码和基金。二维码的主要功能有二维码收付款、商家二维码以及二维码提现,而基金分为旅游、创业等六大板块。”队长陈喜爱介绍道。

“金英队”赴北京参赛
被问及参赛的初衷,队员吴泽敏表示,他们的当时想法很纯粹,因为全国总决赛会在北京举行,所以特别希望能代表学校去北京参赛,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创新理念,为学校争光。虽然队员们所学专业不尽相同,但这也恰好为团队的分工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来自国际商务全英班的张婉薇是队里唯一的2012级“小师妹”。她告诉记者,他们队总共5人,4名师兄师姐都来自2011级金融全英班。在组队后,他们根据队员所学专业以及擅长的领域,对任务进行了分解。
“努力有回报,北京没白来。”
从初赛到复赛,从两广(广东、广西)赛区的决赛到全国总决赛,将近一年的时间,最初的方案设计也经过了无数次的删减调整。据张婉薇介绍,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他们的项目方案从初赛的一千多字,到后来的上万字,最后到总决赛又再一次浓缩精简。PPT也经过了多次的大删大改,不断更新改进。张婉薇说道:“其中的工作很繁杂,也很琐碎,这很考验大家的耐力和创造力。尽管备战辛苦,有时也偶有倦怠,但队员们“要去北京”的信念十分坚定。”

“金英队”与其他高校的代表交流合影
在备战总决赛时期,5名队员都表示“压力倍增”。“毕竟是代表学校去参赛,我们都想努力争取一个好成绩。”谭键表示。期间,队员们几乎每天都“腻在一起”,反复研究讨论方案、修改PPT、准备讲解说明。“在去北京的前一个星期,我们每天晚上都在小木屋奋斗到深夜12点,经常被保安叔叔赶着回宿舍,感觉很累却很充实。”龚文敏笑着回忆道。
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的全国总决赛上,在分组PK中“金英队”与来自北京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实力强大的队伍同组,“当时还是挺害怕的。”张婉薇说,“但是谭键师兄鼓励我们:‘我们只是高考成绩不一样,但专业知识未必比他们差。’于是大家都重拾自信了。”尽管比赛过程中的表现有一些不稳定,但比赛的最终结果让队员们都喜出望外。在讲解中,张婉薇注意到评委们不断点头致意,给了她很大的信心,让她觉得他们的成果受到认可了。张婉薇回忆起比赛细节,“在看到大屏幕上‘特等奖’一栏是我们学校的校名时,大家都好激动,努力有回报,北京没白来!”
“平心静气,继续前进。”
比赛结束后,记者也采访了“金英队”指导老师郑建辉。作为本次大赛的优秀指导老师,他对“金英队”的表现十分满意,“好成绩来源于队员们前期的努力备战。”郑建辉还表示,“参加这样的网络商务创新大赛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很有启发,今后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

“金英队”获奖后与指导老师合影
队员们并没有在胜利的喜悦中沉浸太久。记者联系采访时,张婉薇正在图书馆复习功课,作为第五届学习之星的她早已计划好了接下来的大三学习生活。相比荣誉和奖励,她更希望能从这次比赛经历中学到更实用的知识,平心静气,在往后的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
其他4名队员目前已有各自的实习工作。对于这次比赛获奖经历,“金英队”队长陈喜爱感叹道:“此次比赛可能是大学期间最后一次难忘的经历,它为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美好的一笔,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前进。” (记者 周悦)
时间:Dec 15, 2014 4:32:00 PM
录入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