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无论是在去年校运会的开幕式上,还是在今年第五届科技学术节开幕式上,汉服表演占据了校园文化的一席之地。近年来,随着汉服复兴者的各种努力,汉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汉服是什么?汉服又有哪些文化?下面请跟随记者的脚步带你一起追寻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走进汉服协会
说起日本,人们总是会想到和服,而谈到中国,人们总会想到旗袍,而不是汉服。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和华服。“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汉服就是古装剧中演员穿的服装。”汉服协会会长罗秋怡在接受采访时说,“正是因为人们对汉服的不了解,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为汉服正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汉服表演亮相校运会开幕式 (资料图片)
汉服协会前任会长黄惠莹在高中时就十分热衷中国传统文化,进入大学后,她立志要推广汉服文化。大二时,黄惠莹开始筹备创立社团。因为各种原因,成立之路十分坎坷。直到2014年2月,黄惠莹通过广东警官学院汉服协会社长墨宇,认识了同样热爱汉服文化的罗秋怡和周诗奇。三人一拍即合,汉服协会终于在2014年下半年成立。

曼妙的舞姿让师生了解汉服 (资料图片)
据了解,汉服协会的管理机制采用古制式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的长官分别对应会长和副会长。六部分别对应秘书部、财务部、组策部、外联部、纪律部和宣传部。每个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责。
之所以喜欢汉服,邓瑞琪和陈晓莹告诉记者,她们当初都是被电视剧里的服装所吸引。随着对汉服的了解越来越深,她们知道汉服承载了中华传统礼仪,和厚重优雅的精神文化。正如黄惠莹所说:“汉服是汉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
用行动为汉服正名
汉服协会虽然成立到现在不足一年,但是会员已从初期的6人发展为61人。自由的校园文化推动了汉服协会的成长壮大。去年冬至,汉服协会开展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有祭祀、汉服小品、舞蹈、吃汤圆等等活动。“活动是一个载体,我们希望通过活动让大家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罗秋怡笑着说,“穿着汉服就必须了解中国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据了解,汉服协会常规的活动也不少。成员们一周会有两到三次固定的时间练习汉舞、乐器、手工、射艺等等。

才子佳人“相会”树林 (方锦仪 摄)
“有时候也会感到很委屈。”罗秋怡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们穿着汉服乘坐地铁,有乘客对他们指指点点、窃窃私语。“看啊,他们穿着和服”,“他们穿越了”,“他们是装扮癖”……这种事例不胜枚举。在接受他人异样眼光的同时,他们更多的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感到忧虑和悲哀。但是好在有汉服复兴者的共同努力,汉服逐渐被大家所认识。罗秋怡回忆说,有一次他们去华南师范大学参加汉服成人礼,路上有一对老夫妇拿着手机说,“这汉服真好看,我们一起拍个照吧”,“说实话,那感觉,真开心。”罗秋怡感到十分欣慰,大家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

用汉服传播中国文化 (吕浩辉 摄)
在今年元旦期间,正巧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警官学院和南方医科大学的同好来学校游玩,有人突发奇想,认为学校古风古韵的建筑很适合办汉婚。于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在学校的节园办了一场模拟汉婚,服装、礼仪都按照规矩来办,毫不马虎。“新人”陈月珊感慨道:“汉民族文化十分深厚,希望以后能够见证一场真正的汉婚。”

模拟汉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方冰冰作为汉服的忠实拥护者,有幸参加了去年在浙江西塘举办的第二届汉服文化节。方冰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的人接受汉服,当我们穿着汉服走上大街上,不会再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不会再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不会再有人将汉服误以为和服或是韩服。对于汉服的爱好者来说,复兴汉服的目标漫长而悠远,必须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何去何从
到目前为止,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遇冷的现状并未得到多大改善,但汉服协会成员的付出没有白费,在他们的努力推广下,校园里的汉服热潮正在悄然升温,而他们的表现也得到了师生较高的评价。由此也引起了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中文系龙灿宇老师对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比较担心,尤其是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所知甚少,大多数人更容易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大量的外来文化。
王心洁副校长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很有必要传承下去。但是当代的大学生们却对西方文化崇拜太多,反而忘了自己的根本,这种做法不可取。至于如何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王心洁呼吁大学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尤其是在处理中外文化关系时,要分清主次,要继承传统,热情地推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明德尚行,学贯中西。龙灿宇建议,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待其它文化,自身才能有所发展。 (文/ 刘阳 纪乙欣 林之柏)
【相关链接】汉服知多少?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为中心的章服制度。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汉服主要由衣衫、裙、裤、袍、袴组成,交领右衽、隐结系带,有礼服和日常服之分。礼服要求端庄,袖子较为宽大,有回肘、回腕之说,给人一种飘逸、庄重大气之美;而日常服则有灵秀之美。此外,古代汉服还有严格礼仪制度,汉服在色彩、图案、裁剪工艺上都能体现不同的深义。
时间:Apr 22, 2015 4:42:00 PM
录入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