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走近身边的教职工 聆听劳动者心声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4-30浏览次数:2660

  有人曾说:“真正的美好生活,只有靠劳动去创造。”在南国商学院,教学和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各个岗位教职工的辛勤付出。在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记者带你走近我们身边的劳动者,倾听他们的心声。

 
“这里有我难以割舍的东西”
 
  “吃水果跟做人是一样的,如果先吃苹果再吃火龙果,火龙果的甜度便会大大下降。就像年轻时如果只想着吃甜头,日后碰点苦头便会受不了。”公共课教学部黄启乐教授对记者发出了他的人生感悟。年轻时,黄启乐学过会计,当过售货员,文革期间下放当矿工,期间经历过矿难,与死神擦肩而过。“生命难测,活在当下”是黄启乐的人生观。28岁时搭上恢复高考的首班车,考上中山大学,毕业后在广东省党校科研社工作直到退休。
 
 
黄启乐教授:希望培养更多的学生 (吕浩辉 摄)
 
  因为参加工作较晚,退休之后,黄启乐认为自己为社会和国家做的贡献还不够,于是选择来到南商发挥余热。“教授与我们一起军训”是学生们对他最初的印象。问其原因,他说一是为了保持健康,希望自己能够多教几年,培养更多的学生;二是希望了解学生,以便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课程内容。“教授很潮,很可爱”也是学生对黄启乐的评价。学生说,他为了与时俱进,让他们教自己玩微信,学会之后,经常在朋友圈上转发与学生相关的信息。
 
  “辅导员是个与学生紧密相关,多头管理的职业。”英语语言文化学院2012级辅导员徐燕萍对此谈到。徐燕萍来到南商工作近4年,辅导员的岗位使她的工作与生活密切相关,每天要花大部分时间在学生管理上。去年,她“晋升”为母亲,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对学生管理也有新的思考:学生的背后是家庭,他们都是家庭的宝贝,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呵护和重视。每当看到学生有所进步,甚至能够独当一面,她的心里都充满欣慰与骄傲。“作为辅导员,工作压力虽然很大,但这是一份直接与学生接触,更接地气的职业。”她说,“四年都跟学生在一起,是幸运的;其收获和培养出的感情,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
  
 
徐燕萍老师:四年都与学生在一起,很幸运 (吕浩辉 摄)
 
  上课期间,在商业街的舞台上总能看见一位老师的身影,他是黄帅老师,正在给学生上体育课。黄帅同时也是我校啦啦操队和舞蹈队的指导老师。2007年,黄帅和最早的一批学生开始摸索啦啦操运动,2008年啦啦操队正式成立,2009年扩招队员,2014年获“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大学组集体啦啦操五级”一等奖。在细数啦啦操队发展历程的同时,黄帅最大的感触就是自己与学生一起成长。黄帅说:“有时候会感到很累,甚至想过放弃。但是看到同学们的进步,更多的是一种不舍。”
 
 
黄帅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进步,更多的是不舍 (肖玥 摄)
 
“我会继续坚守岗位”
 
  每年校内外的各类考试达20多次。当大型考试来临之际就是教务处负责考务工作的潘燕敏老师更加紧张忙碌的时候。回忆起从辅导员转到学籍考务科岗位时的经历,她深有感触。一边要尽快熟悉岗位的工作,一边要严谨地安排考试每个环节的工作。已记不清多少个中午和晚上默默地伏案加班……最难忘的是2008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前晚,她和领导、同事坚持把80多个考场逐个认真检查完毕才放心。那晚她们一直忙到22时多。时光飞逝,潘燕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7年,如今学校的考务工作越来越井然有序、符合规范。她个人能力和职称也得到很大的提升。随着学校的发展和考试规模的逐年扩大,她对本职工作有了更深的思考。“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将考务管理工作做得更加规范和科学,完善考试规章制度,更好地发挥考试的作用。” 忙碌而有序的工作、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是她一直乐于坚守的动力。
 
 
潘燕敏老师:将考务管理工作做得更加规范和科学 (陈锴进 摄)
 
  坚守岗位的,还有我校图书馆馆长陈文澜。陈文澜参加工作29年,其中有13年的图书馆馆长经历。回忆刚担任我校图书馆馆长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图书馆的建设问题。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努力,图书馆越办越规范,读者服务越做越好,深受师生的好评。陈文澜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南商的图书馆建成广东省民办高校最好的图书馆。”朋友们对她29年来坚守在图书馆行业表示不解,她却乐在其中。“从事图书馆行业会让人变得有书生气质。而在工作中受文化的熏陶整个人的性格都会由急躁变得安静,自然也会让自己远离名利,而更看重精神上的收获。”
 
 
陈文澜馆长:将南商图书馆建成广东省民办高校最好的图书馆 (吕浩辉 摄)
 
  众多教辅岗位里,也不乏留校工作的“师兄师姐”。叶永俊是我校2010级信科系的学生,毕业后在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网络维护等工作。对于身份的转换,他认为看学校的角度不同了。在这工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学会了更多的技术和增长了很多见识。对工作追求认真细致、负责到位的他,希望能够继续做好本职工作。
 
 
叶永俊:希望继续做好本职工作 (吕浩辉 摄)
 
“为学生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
 
  “每次听到同学们亲切地对我们说‘你好’、‘谢谢’就会很开心。”在食堂二楼为同学们烹饪饭菜的吴师傅说。在他看来,在外工作和在学校食堂工作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因为学校有一群年轻有活力、素质高、有礼貌的年轻人。吴师傅说:“薪水多少并不重要,工作最重要的是开心。”在食堂工作了6年的姜阿姨也表示,在学校里工作感觉比在外面打工自在多了,而且她表示以后还会继续在这里工作。
 
 
吴师傅:工作最重要的是开心(吕浩辉 摄)
 
  每天早上6时30分起床,快速洗漱和吃早餐后,踩着自行车从家里赶到学校,学生宿舍8栋清洁卫生的李阿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在这里已工作了11年,2008年开始负责学生宿舍8栋的清洁卫生。对于工作,她未提及“辛苦”二字,而是认为整洁卫生的宿舍环境,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她工作的价值。工作之余,她也十分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经常提醒同学们爱护自己的身体。谈及最大的心愿,她希望同学们身体健康,成绩优异。采访结束后,李阿姨又继续自己的工作了。
 
 
李阿姨:希望同学们身体健康,成绩优异 (张志卓 摄)
 
  今年,是保安陈秋继在学校负责安保工作的第8个年头,安稳的生活节奏和师生对他工作的支持成为他8年来坚守这个岗位的原因。然而最让他难忘的还是自己早年小生意失败的经历,陈秋继希望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能够做回自己的小生意。“世界那么大,我们都该去争取。”他说。
 
 
陈秋继:世界那么大,我们都该去争取。 (吕浩辉 摄)
 
  身穿深蓝色制服,在校园里显得格外显眼,他们是总务处的师傅。在师生眼中,他们随传随到,仿佛能解决各种维修问题。
 
 
吴多应师傅:“被需要”是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肖玥 摄)
 
  吴多应师傅来学校工作有12年,对于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他诠释更多的是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采访过程中,吴师傅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我这人不会说话”,问及工作感受,吴师傅却稍带感性地说:“在这里工作了12年,看到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好,对学校和工作肯定是有感情的。”(记者 张志卓 纪乙欣)
 

 

时间:Apr 30, 2015 4:33:00 PM   

录入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