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中青年教师“亮剑”教学竞赛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6-05浏览次数:2069

  教室里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这里不仅仅是课堂,还是中青年教师本科课程教学竞赛的比赛现场。6月4日下午,学校举行第四届中青年教师本科课程竞赛,竞赛分为外语组与非外语组,两组比赛分别在C201和F101举行。校长徐真华,常务副校长袁长青,副校长王心洁出席了本次比赛。

 

 

比赛现场 (吕浩辉 摄)

 

  袁长青和王心洁在赛前的致辞中表示,2010年以来,我校中青年本科课程教学竞赛已成功举办三届,现已成为我校的品牌活动。教学竞赛的举行旨在为教师建立一个交流教学经验,展示教学才华的平台,有利于激励激发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学以致用,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
 
精心准备 舞台上绽放光彩
 
  经过前期的初赛、复赛,共有18名教师晋级决赛。其中,外语组8名,非外语组10名。大学英语教学部翁珵老师参加竞赛的课程是《英语国家文化与文学》,这门课程是学校首次开设的大学英语拓展课,也是翁珵第一次上此类课程。从4月底的初赛到6月初的总决赛,无论是课件还是上课的方式与方法,大英部的教授和老师给翁珵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她帮助很大。
 
 
精心准备 全力以赴 (黄诗蕴 摄)
 
  同样,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的党雪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无论是PPT制作,还是对课外知识的考察,比赛考验的就是平时的基本功。”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乔璐璐老师表示,此次竞赛所制作的PPT比平时备课要更精细一些,在为比赛准备的过程中也多出了许多新的想法。此外,为了让评委们进一步了解课堂,乔璐璐还为评委们准备了一份翻译提纲。
 
教学风格迥异 十八般武艺各出奇招
 
  在非外语组的赛场上,公共课教学部的蒋银山老师对概率论进行细致分析,为比赛打了一炮开门红。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周文老师在讲授《编辑实务》的课堂上,教同学们制作新闻标题,她的语言简洁,语速适中,用举例的方法与学生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黄跃老师带来的是《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这门课程,中英双语授课,国际味十足。在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的赖益强老师看来“理论上懂了,操作起来不一定会。”因此,在课堂上,他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老师们在讲台上或自信满满,或慷慨激昂,或诙谐幽默,或娓娓道来,他们的精彩讲课,高超的教学能力,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自信满满 (吕浩辉 摄)
 
  在外语组的比赛现场,英语、日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等语种的教师带来一场精彩的语言盛宴。大英部的陈相云老师参赛的课程是《大学英语(2)》,她所采用的是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她的态度亲切自然,语言生动幽默,课堂气氛十分轻松。翁珵授课过程激情昂扬,当学生回答问题令她满意时,她总会高呼一句:“Perfect!”课堂气氛热情活跃。乔璐璐声音洪亮,始终面带微笑,在师生互动中传授阿拉伯语翻译技巧。
 
 
教师风采 (黄诗蕴 摄)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刘世琴老师带来的《中级日语(2)》这门课。上课时,同学们起立,鞠躬并用日语向老师问好,下课也是起立,鞠躬再用日语向老师表示感谢。在整堂课中,教室始终充满着欢笑声。刘世琴解释说:“这次竞赛表现的就是自己平时上课的状态,在比赛中,我们把平时活跃的状态表现了出来。”
 
评委阵容强大 麻辣点评来袭
 
  中青年教师本科课程教学竞赛每隔两年举行一次,本次比赛无论是从组织运营,还是评委力量,都是空前强大。不仅有校内专家评委,还邀请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院长董金伟教授担任外语组竞赛评委组组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钟育赣教授和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刘新荣副教授担任非外语组竞赛评委。除此之外,学生评委也占据一席之地。
 
  在课堂展示结束后,参赛教师还需要接受专家评委的考验。周文在课堂上引用网络热词“酱紫”,然而却遭到评委王福湘教授的辛辣批评,“这个词语尽管是网络热词,却有悖于我国汉语言的正常发展,不利于学生的中文学习,必须予以注意。”在评委提问环节,乔璐璐在面对评委提出的一连串的3个问题时,沉着冷静并且有条理地一一阐明理由观点,获得了评委的认可。评委们一致认为老师们的表现十分优秀,并赞叹道:“后生可畏!”他们认为,这场比赛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老师们通过对比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处。
 
 
董金伟教授作总结 (黄诗蕴 摄)
 
  董金伟教授对外语组的比赛作了总结。他说,外语组的8位老师的表现都非常好,备课认真,教案规范,课程设计执行得很到位,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组织紧凑且连贯,外语教学自然流畅,凸显了自己的特色,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把握到位。由此可以看出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教学技能纯熟老道。”同时,他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例如,有部分课程教学不够创新,有些高级语言教学课程中出现母语的次数偏多了,还有在一些课堂中,学生个人表达的机会不多等。
 
 
周文贵教授点评比赛 (吕浩辉 摄)
 
  非外语组竞赛中,在评委总结阶段,我校教授周文贵赞扬了我校教师的教学风采,他说:“作为一所独立院校,教师能有如此高的水平,实乃不易之事。”他表示作为一名教师,懂得如何上好一门课很重要。他建议教师在授课时还要注意自己所用的语言是否有感染力,课堂是否活跃,是否与学生有充分的交流等。
 
感悟颇深:既是比赛,也是学习
 
  谈到此次比赛收获,每个老师都感慨万千。翁珵说,参加比赛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公开授课的方式,可以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陈相云说,竞赛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她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在这次比赛中,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宝贵的意见,便于日后改进教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杨帆老师首次参加教学竞赛,通过在台下观摩其他参赛教师上课,他深受启发,“参赛老师的语音、语调、教学仪态、板书都非常棒,值得我学习”。刘世琴说:“通过这次比赛我收获了很多的感动,其中学生的配合最令我感动。”鄢小蓝说:“在此前的初赛中,同事们给了我们充足的意见,无论是PPT讲授,还是讲课的引入方式,乃至实操方面,都让我受益匪浅。”而对于学科的不同,李艳琴说:“正因为专业和知识的不同,让我们有了彼此学习的机会,为展现自我提供了舞台机会。”周文更表示:“从前我对数学不怎么感兴趣,但听过蒋老师的课以后,也增添了对数学的兴趣。”
 
 
师生之间注重情感的交流 (黄诗蕴 摄)
 
  这场比赛不仅令参赛老师感觉到受益匪浅,在观众席里的老师也表示自己收获良多。英文学院的张群芳老师表示,参赛的老师们表现都很精彩,自己以后会争取去参加这样的比赛,接受挑战。通过观看这次比赛,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长处,他们的教学方式值得她去学习。(记者 江萌萌 吴歆瑶 何应贤)
 
时间:Jun 5, 2015 4:52:00 PM   

录入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