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师并不像其他行业认为的那样轻松!有教不完的书,备不完的课,写不完的教案,迎接不完的各种检查和评估,写不完的总结,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论文,填不完的各种申报表,看不完的书。上学时没认真看的书,教书的时候都认真看了,一本书,要看不同的中文版本,不同的英文版本。既要求理论还要求实践……”这是一位老师在朋友圈的“吐槽”。这是大白话,同时也是大实话。的确,面对一帮个性飞扬的“90后”,老师们需要拿出“十八般武艺”,才能在一方讲台上立足。
每个老师在教学上都有自己的技巧。优秀老师又有哪些“秘密武器”呢?教师节前夕,我们特别采访了部分优秀教师,请他们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
秘密武器一:敢于质疑
翻译专业的李田心教授是教学和科研的“双能手”。他在课堂上风趣幽默又不失严谨,获得学生的好评。同时他坚持研究奈达翻译理论长达12年,笔耕不辍,一年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
“他是一个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人,很多别人看来既定的东西他会去钻研,有些甚至是颠覆传统的。”在学生的眼中,李田心就是这样一位有个性的老师。“不要怕权威,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是李田心所秉持的态度,他的书籍《重大误译辩证》正是他挑战权威的体现。他也会经常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会学生带着质疑的精神去学习,去钻研学问。回想起自己初为人师之时,李田心坦言当时的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并不通透,教师方法也较模式化,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教书生涯,也渐渐有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我平时在课堂上比较注重基础,无论是英语和汉语,在抓好基础的情况下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

李田心教授:不要怕权威,大胆怀疑,小心求证
既要教学,又要做科研,还能一年发表20多篇论文,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李田心坦言,教学与科研其实并不冲突。“在很多人看来,写一篇论文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考证、探究。但我很多时候都是在备课时发现了问题,然后再翻阅资料,最后完成一篇论文。”李田心表示,因为有时候备课会很深入,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会促进两到三篇论文的诞生。而喜欢读书、随时做笔记也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许这正是李田心科研高产的秘诀吧。
秘密武器二:激发兴趣
金先姬是朝鲜语专业的外籍教师。金先姬以前在韩国教过书,她发现中国学生和韩国学生最大的不同是对上课方式的要求不同。“韩国学生比较喜欢讨论,中国学生比较喜欢听老师精彩的授课”,金先姬对记者说。她发现在中国,课堂讨论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于是,她便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鼓励学生开口说韩语。比如,金先姬要求学生以打电话的方式用韩语对话来完成作业,这种“聊天”的方式备受学生的欢迎。

金先姬老师:学好语言需要兴趣 (资料图片)
作为视听说课程的老师,金先姬的上课风格可谓多元化,她常常会让学生们觉得既新奇又好玩。“学好语言需要兴趣。”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金先姬往往会准备几个小游戏配合课堂练习来充实课堂,也会根据多年的经验来调整教学方案。
秘诀三:当学生的朋友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会呆呆地看着她发呆,不会突然回过神来发现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不会有想看手机的冲动。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经常会被她的工作经验所吸引,被她的学习经历所感动,她就是会计学专业的文佑云老师。

文佑云老师:希望和学生是朋友关系
据学生说,课堂上文佑云擅长用简单的语言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来讲解知识点,这让他们觉得更加通俗易懂。“虽然所有的PPT都是之前和其他老师一起共同设计好的,但我通常会看一些有关会计的书籍,了解最新的消息以将一些例子融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记在脑子里面。”文佑云表示,再精彩的课堂也避免不了“手机党”的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她会首先反省自己的课堂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其次也会顾及学生的面子,在下课时或者做作业时悄悄地提醒同学。她觉得这样的方法不仅仅可以保留同学们的面子,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课堂效率。
文佑云一直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而不是自己的子女,因为她更加希望自己和学生更多的是朋友关系,而不是教导他们的长辈。为了能够更靠近“弟弟妹妹们”,她经常会上网了解一些时髦的网络用语用在课堂上,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秘诀四:激情+热情
谈到高等数学,恐怕很多学生都会色变,但黄诚的学生除外。“黄老师上课总是很有激情的,说话像开机关枪,啪啪啪,自信有力,他的热情能感染到我们,让我们也觉得能量满满。”谈到自己的高数老师,黄诚的学生十分骄傲。
教了5年数学,教学内容换汤不换药,如何保持这一份热情?黄诚说,每一届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性格和不一样的学习基础,他在备课的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他们容易理解的方式讲解,“这样上课就不会千遍一律”。在黄诚的课堂上,他会预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提问,通过中途休息,学生们能及时梳理知识,更好地吸收知识。讲到重点的地方,他会反复强调,还会将自己在学生时代总结出来的口诀教给学生。他认为学习数学的作用并不在于生活里的实用性,而是在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黄诚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是老师最基本的责任
黄诚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辅导学生,并且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学生答疑解惑是作为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责任,我读大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就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我的老师对我负责任,我觉得我也应该对我的学生负责任,对吧?”黄诚笑着说。
秘诀五:保持互动
据科学研究,一个成年人的注意力最长能维持1个小时。但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高洁却有让学生80分钟不走神的“魔力”。
这种魔力来源在哪里呢?高洁谦虚地告诉记者,学生太夸张了,但是她认为教学是有技巧可循的。“课堂中段是同学们最容易分神的时候,我会在这段时间提出一些讨论的话题,或者给同学们‘灌’点鸡汤补充能量。”高洁告诉记者,备课很重要,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做到不照本宣科。同时她也会尝试各种各样的互动技巧,例如对于经管类学生的课程,她会准备一些热门的经济新闻让同学们在课堂中段进行讨论。

高洁老师:课后学生们可以和我聊任何他们喜欢的话题
说到和学生的相处,高洁认为如何把握和学生的距离也是一门艺术,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课堂上她是绝对认真且严谨的老师,负责传道授业解惑;在生活中,她是学生的知心大姐姐。“课后,学生们可以和我聊任何他们喜欢的话题。”或许,正是和学生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高洁充满着魔力。
【后记】在采访过程中,你会发现,虽然每个老师的“秘密武器”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秘诀:热爱。他们热爱学生,热爱教学。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促使老师们在教学上精益求精,不断进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这是对老师这一职业最朴实的,也是最崇高的描述。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对所有的老师道一声:节日快乐!
(记者 刘影婷 钟春苗 陈晓莹 伍芷琳)
时间:Sep 10, 2015 4:14:00 PM
录入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