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大批新生离开父母,迈入大学校园,开始独立生活。“如何在大学期间做好自己的财务管理”也成为了摆在大学生头顶的一道难题。如何理财?许多新生甚至是“老生”也表示无从下手。其实不然,大学生要守住自己的钱包并非难事,本期“特别策划”,记者将与你谈谈理财那些事。
热身调查:你会理财吗?
记者以大一至大三的在校大学生作为主要对象,针对在校期间每月生活花销和理财观念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中显示,一半的受访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花销都处于500到1000元的消费水平,1000到1500元的水平次之,但有近两成学生的每月花销超过1500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调查的结果,从生活的支出来看,学生日常饮食比重最重大,服饰打扮比重次之,接着是休闲娱乐与交通部分,而学习进修比重垫底。其中95%的学生生活费来源于父母,仅仅只有极少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投资生意等所得。
对于理财的态度,有过半学生表示不懂理财,更有接近一成的学生表示理财学习并不重要,他们持“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理财态度。
开源:如何赚钱?
“开源”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创业或者兼职,另一个则是投资。南商学生又是如何开源的呢?
2014级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的林峰认为理财就是做生意,为自己积累原始资本的同时获得财富和经验。这种观念从他上高中时便开始萌生并将之付诸行动。2014年,林峰在学校后门开了一家寿司店,让他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林峰家世代经商,但他的家人还是认为学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未来。但是林峰却认为,作为大学生首先就应该学会协调学习和理财的关系,而经商从某种程度上能让他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只要把时间安排好,一切都不是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初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学习PhotoShop,然后尝试着在网上投稿,2013级商务英语专业的李晓晴“意外”当上了图像设计师。如今,她在一家销售原创平台设计作品的网站兼职当设计师,为企业或个人制作海报、图表、PPT或者图片等等。李晓晴说,这种兼职的方式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完全是利用课余的时间来完成。“既能赚钱,又能沉浸在设计的世界里,我感到很有成就感”,如今,李晓晴已经靠设计作品获利一万多元,用来补贴自己的生活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陈鹏宇从初二便开始接触炒股,来自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的他也算是一个“资深”的股民了。到了大学他依旧选择自己一直感兴趣的炒股来进行理财。陈鹏宇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在股市赚的第一桶金:“那是2011年的时候,自己购买的第一支股票收益翻倍,我感到非常兴奋。”俗话说“一如股市深似海”,因此,对于炒股他也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保持理智。“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在利益面前人会很容易失去理智,所以要坚守原则。”陈鹏宇说,他还会时常跟父母交流炒股的心得,父母也会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支持陈鹏宇,并觉得这是对他来说是一种锻炼。
可见,“开源”的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进行选择。当然,如果“开源”与“节流”双管齐下,效果也许会更好。不过,“节流”又意味着什么呢?
节流:如何花钱?
节流,顾名思义,就是在财政上节省支出。那节流是否就一定意味着要省吃俭用吗?
“理财,大概就是随着自己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财产。”2014级金融双语专业学生雷振东这样定义“理财”一词,因为自小便养成了记账的习惯,现在的他会用手机软件记录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雷振东告诉记者,在花销方面上,他的钱多数用在吃上。“民以食为天嘛。”他笑道。为了克服这个状态,他决定在记账的同时,每次划定一个消费限额,并以此克制自己的花销。说到平常的开销花费,陈鹏宇也笑称自己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相对较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物流的发展,校园里的“剁手族”也逐渐多了起来,每天中午学校北门的快递业务格外繁忙,甚至有些快递公司还专门设置了服务点。经济学院的刘同学为此特别感慨:“总是在收快递,总是花钱如流水,到最后却不知钱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刘同学认为女生相对于男生会更容易冲动性消费,毕竟女生在衣服、化妆品和一系列好看但不一定实用的东西面前,很容易失去抗拒力。意识到这一点的她,也开始从这些方面节省开销,“我会在买一些花费相对较高的东西前,问一下自己是否真的非买不可?”刘同学告诉记者,遇到自己实在喜欢的东西,她也会过段时间再去看看,如果发现不喜欢了那就不买了,如果还是那么喜欢,她也会买下来。“这种拖延消费法对我来说还是挺管用的。”刘同学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听过很多方法,却依然理不好财?那就让老师来给你支支招吧。
高手支招:大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财
经济学院姚军老师认为理财是一种人生规划,通过理财满足基本需要,最后实现财富自由。“大学生终究有一天会步入社会,理财如同其他规划,未雨绸缪,有必要早做准备”。姚军建议大学生理财应注意消费和投资都应量力而行,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尤其要杜绝超前消费。“大学生可以做到不投资只消费”,姚军解释说,合理的消费安排同样是一种良好的理财方法。其次,他认为大学生应该从日常储蓄做起,学会储蓄是良好的理财的开始,即“不求暴利,但求天天盈利”。他还建议,大学生也可以购买一些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比如基金等等。最后,他建议大学生一定要有自身的财务计划,每天记录自己的收入与开支,每月对各项开支做必要的分析,保留必要的支出,减少偶然性开支,并将之坚持下去以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理财是一种智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大学生“月光族”,经济学院文非老师建议应该在能力范围内消费。“大学也是身体成长的阶段,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省吃饭的钱。”文非认为,吃穿住这种生活必需品上不用过分苛刻自己。当然,她也不支持过度的奢侈浪费。对于大学生理财,文非说:“大学生投资的资金大多数来源于父母,学生投资的目的不应该单纯地放在赚钱方面”。文非认为,适当地参与投资是为了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理财投资阶段学习更多资本市场知识,关注国内外资讯的方方面面。“收获知识,也许会失败,但是付出代价后终究会成熟,会收获到更多东西。”文非建议大学生还是要认真上课,因为理财与上课的关系,就是认真上课学习更多理论知识,使投资理财更加得心应手。
针对学生的“炒股热”,姚军认为这实际是社会现象在校园的一个缩影,“我们无法杜绝校园炒股,但是可以对学生做正确的引导。比如,宣传炒股风险责任自担的警示,要求树立风险意识。此外必须强调,严禁透支甚至借钱炒股。”姚军认为理财应在保证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的条件下,利用闲钱进行投资。 (记者 刘影婷 何应贤)
时间:Sep 22, 2015 5:05:00 PM
录入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