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朋友圈“晒生活”的揭秘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0-22浏览次数:2394

  在信息化的时代,各种社交平台逐渐占据我们的生活,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而新媒体的作用和地位被无限放大,每天刷刷朋友圈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常规生活状态。那么,在朋友圈里遇到最多的是什么呢?显然,就是各种各样的“晒生活”。而这些晒生活的行为背后,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晒”的初衷:热衷或无意?    
 
  记者对自己朋友圈上的内容进行了大致的分类,总体来讲可以分为几大类。其一,晒各种美食、旅游照,或者秀自拍和各种合照;其二,转发各种心灵鸡汤和“深度好文”,当然当中大部分也是从各种公众号上分享而来;其三,抒发各种感情和求点赞换领某商家提供的免费物品或参加活动;其四,卖各种护肤品等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自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的林同学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美食爱好者,他也总是喜欢在朋友圈上放各种美食图片。他十分坦承地告诉记者,发朋友圈就是想要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我绝对不是想要炫耀的,只是想把自己的生活展现给身边的朋友看。”他说。而来自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的谢婷婷则有另一番的体会。她告诉记者,在一次去巴厘岛旅行的途中,同行的人都在不停地发朋友圈,晒出各种美食照,风景照,而她虽然没有像同行友人那样一路上不停地发图,但还是在旅游的最后一天发了个朋友圈记录下这段旅程。谢婷婷表示,她并不很喜欢将生活“晒”出来,但不反感别人这样做,只是看到同行的人都发了那么多图,难免不落俗地发一个。
 
  从以上两位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发朋友圈这种行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或多或少发生在自己身上。
 
晒生活=存在感?
 
  在采访中,有不少同学说到,对朋友圈晒生活的行为并没有抗拒的心理。来自中国语言文学系的江萌萌表示,不抗拒别人在朋友圈里晒生活,“因为我自己也晒,但是更多的是晒心情,让关心我的人了解我的近况”。为了让朋友们了解自己的近况而时不时地“晒下生活”的行为,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江萌萌表示,发朋友圈有的时候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她坦言,自己还是挺在意别人的评价或点赞的,所以她的朋友圈会设置权限,然后也经常根据关注度删朋友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也有同学表示,发朋友圈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抒发情感和寻求关注,而是为了传播正能量。来自英文学院的黄可欣在今年暑假期间参加了一次为期十多天的义教活动,她也在这期间频繁地发朋友圈表达自己的感受。她告诉记者,频繁地发朋友圈是因为在她看来,这段回忆是值得她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下来的,她希望为自己19岁的人生留下最珍贵的点滴。其次,她认为下乡期间面对的人群是一群留守儿童,她希望借助网络的力量去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一群体,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黄可欣认为,她发表的朋友圈并不是为了“晒”什么,而且她也不去关注点赞数,只是单纯地想要传递自己的心声。而之所以要不厌其烦的通过朋友圈来传递正能量,说到底也是出于对微信和朋友圈的依赖心理。
 
  也有同学表示,身处信息化的时代以及快餐式文化盛行的社会,朋友圈短短的文字及图片的确是消息传播的最佳手段之一。但是差不多内容的朋友圈发的次数多了,即便是传播很有价值的信息,也会让人产生厌烦感,这也是朋友圈的现状之一。
 
“晒生活”太勤反映的心理问题:过度的倾诉欲与表现欲
 
  针对这种“晒生活”,有心理学专家表示,生活细节晒得过度的人,或许隐藏某种心理问题。某资深心理专家陈泳认为,微信朋友圈与微博不同,这个群体是被主人设定的“信任的人群”,主人每发布一句话,实际上都想与这个信任的人群交流。有些人习惯于将自己的生活细节全部公布出去,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朋友关注到他。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人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评论和点赞了。陈泳还补充道,倾诉欲过强的人,或许感觉到生活空虚、莫名焦虑等等,想引起大家对他的重视。所以,他建议当发现自己的“倾诉欲”太强时,最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存在有待解决的心理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校杨韶刚教授则认为,发朋友圈的人大部分都是希望在社会上展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因为人是群居动物,需要在群居生活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始终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他的自我存在感就会严重受挫。”杨韶刚认为,许多人由于在现实的生活中没有达到或者拥有一定话语权的社会地位,心中总会有一些不满足,总想用各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存在价值。而微时代的到来,就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发朋友圈目的主要还是希望向更多的人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当然,人生价值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事业发展来展示,而不是通过频繁地发朋友圈刷出来。”
 
“晒”的反思:别让朋友圈圈住生活
 
  “晒生活”的行为的确值得人们去反思。有同学认为,分享生活没有错,但绝对不应泛滥,要适可而止。同时也应该问一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到了必须靠发朋友圈来排解自己生活中的情绪,靠晒生活去维系人际关系的地步?“毕竟再多的线上互动也不及一句朴素的当面问候来得踏实;再多的点赞和鼓励的评论,也不及一个拥抱来得感动。”也有同学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在朋友圈里能学到很多课外知识和冷门生活常识等等,拓宽眼界和增长见闻。羊城晚报资深记者王倩认为,朋友圈中的信息真真假假,无法辨别,她建议大学生获取信息还是要从权威的报纸和媒体上获得。党委宣传部的魏晖晖老师认为,朋友圈中分享的文章往往都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想要深入系统地学习知识还是要勤到图书馆,找一本书籍,细细研读,而不是在朋友圈上快餐式地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吴歆瑶同学就是一个不喜欢发朋友圈的人,她说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还是习惯用笔记录下来。而面对是否觉得不更新自己的动态,会让朋友觉得无法了解到自己时,她回答说:“要好的朋友时不时都会私下聊聊的,偶尔通通电话,或者约个时间见见面,又或者一起计划个小旅行,并不会觉得疏远。”
 
记者手记
 
  朋友圈中的朋友是不是真正的朋友,值得每个人深思。朋友圈说到底只是我们维系人际交往的一个平台,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平台。记者认为,与其花那么多的心思去编辑图文,还不如放下手机,走到交心的朋友身边,用一个温暖的眼神,轻轻的一个握手,去领略“朋友”二字的真正含义。 (记者 林之柏)
时间:Oct 22, 2015 4:20:00 PM   

录入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