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广东省2016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从化地区)在我校举办。近250家企业提供了超过5200多个就业岗位。来自从化周边高校的近6000名毕业生前来应聘。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等媒体记者闻讯前来采访。

招聘会现场 (实习记者 陈晓霞 摄)
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紧俏 校企共同搭建培养平台
本次招聘会企业涵盖外企、国企和知名企业,包括中国联通、广州银行、百度、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汇丰环球等250多家。其中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和九鸣联盟等跨境电商行业机构组织了超过40家外贸类企业参加此次招聘会,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十分紧俏。

学生查看招聘信息 (刘阳 摄)
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郑晓鹏介绍,2015年6月2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通过“互联网+外贸”发挥我国制造业大国优势,实现优进优出,扩大海外营销渠道,促进企业和外贸转型升级。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5万亿元,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比例将会提高到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

受欢迎的企业前应聘者排起了长龙 (实习记者 廖思洁 摄)
郑晓鹏告诉记者,在跨境电商这一行业中稀缺的三种人才分别是小语种人才、ERP系统软件人才和美工人才。小语种人才缺口最大的是俄语,其次是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随着越来越多电商在市场当地设立仓储,小语种人才比英语人才更能高效与当地人交流,更有应聘优势。据了解,ERP系统的技术人才市场平均月薪在两万元左右,小语种人才基本月薪为四五千元,有能力者可达到七八千元。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授牌仪式 (实习记者 陈晓霞 摄)
党委书记黎冬表示,在中国“互联网+”、“一路一带”战略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外贸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我校也将进一步加强和企业、行业协会进行合作,明确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培养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
职业指导师坐镇 为毕业生提供现场咨询
去年我校首次尝试在招聘会现场设立职业指导师咨询点,毕业生反映非常热烈。今年咨询者在职业指导师咨询点不仅可以通过现场进行霍兰德职业兴趣、MBTI职业性格测试和职业能力倾向等测试,指导师根据测试结果,再结合咨询者个人简历,提供个性化的建议,还提供关于就业和创业等方面最新政策的咨询。

职业指导师咨询点为前来应聘的学生提供指导 (刘阳 摄)
多方联动促就业 校友反哺母校揽人才
为确保所邀请企业招聘岗位均与学校专业相匹配,学校实施了院系联动的方式,除了由学校招生就业办邀请招聘企业外,也充分发挥了院系在就业服务工作中的探索作用,通过老师推荐、校友邀请、共同筛选,选拔优质的、专业对口的企业来校进行专场招聘。

学生在等待面试 (陈迟 摄)
本次招聘会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我校充分发挥校友会的桥梁作用,利用优秀校友资源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和渠道,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在招聘现场,记者发现到这次招聘会有深圳澳亚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国际有限公司、新美时五金制品(深圳)有限公司等十多家校友企业助力,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

校友返校招聘 (刘阳 摄)
深圳市格瑞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负责招聘的陈晓虹是学校2011级校友,她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国家,本次回校招聘一方面是对母校有浓厚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学校强外语的办学特色更容易招到合适的人才。谈到对人才的要求,陈晓虹认为除了要英语好,还要有耐心和进取心。

学生参加面试 (陈锴进 摄)
多措并举 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
黎冬告诉记者,从学生应聘反馈的情况中了解到,部分企业所提的问题涉及实践操作经验,而这部分正是应届毕业生的短板。对此,他表示学校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收集企业提出的问题,同时调查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困扰,对就业指导课进行改进。“就业指导课如果只是教学生做简历、求职礼仪,远远不够。”黎冬认为,就业指导要充分发挥院系负责人的作用,围绕行业现状和实践操作,给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就业指导课更有实效性。

黎冬书记接受记者采访 (刘阳 摄)
同时黎冬也对毕业生提出了3点建议。第一,要认清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第二,要务实求职,不要好高骛远;第三,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份职业。黎冬说:“第一份职业虽然可能不是最好的职业,但它总能帮你积累到经验。学生求职的时候一定要不怕竞争,锲而不舍。” (通讯员 郑芝鸿 记者 江萌萌 林之柏 黎颖诗 谢胤杰 实习记者 林琳)
时间:Nov 30, 2015 4:37:00 PM
录入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