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邮储银行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举行,我校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南国合伙人”团队代表学校参赛,获得特等奖,为学校获得了荣誉。
“南国合伙人”团队由4名同学组成,他们分别是20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2班的黄雪婷、李诗婷、冯梓超和2012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1班的曾少杰。获奖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请跟随记者的笔触听他们娓娓道来。
来自宣讲会的灵感 关注VTM新技术
“南国合伙人”团队以开发邮储银行智慧银行为目的,研究VTM与移动支付的发展为参赛方案。谈到参赛方案的选择及确定,队长李诗婷告诉记者,灵感来源于比赛宣讲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大赛主协办单位,中国邮储银行的支行行长和比赛来学校开展了动员大会。会上,行长提及一项新的业务——VTM,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南国合伙人”团队在北京
VTM全称为Video Teller Machine。中文释义为远程视频柜员机。作为ATM机的延伸,VTM是一种通过远程视频方式来办理一些柜台业务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互动的功能。同时VTM 覆盖了银行许多业务,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可替代现有的例如ATM、网上银行。VTM作为一项与时俱进的新科技,今后将会在银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南国合伙人”的队员与指导老师杜可君展开了讨论,最后他们决定选择研究VTM与移动支付的发展为参赛方案。该参赛方案旨在通过开发及推广智慧银行,着眼于VTM与移动支付的应用和发展,推动银行渠道智慧化创新,以有效辨识、引导和分流银行客户,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和针对性营销,同时实现作业处理流水化,柜面交易自助化、便携化和产品营销可视化的目标。
办多张银行卡是为了亲身体验VTM的操作过程
为了比赛,队员们走访了广州设有VTM的银行网点,亲身体验VTM的操作过程,为此办了很多张银行卡,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的资料。他们对资料进行了分析,为邮储银行VTM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特别是VTM今后发展的创新之处。
为了得到更多资料,队员们运用社交媒体,集思广益,在朋友圈发起了《远程视频柜员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聆听更多客户的需求。“光是调查问卷从初稿到终稿就修改了不下三次,而且取得的样本非常大,成功回收了400多份反馈意见。”为此,队员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对问卷调查进行数据分析,旨在完善比赛方案。

为学校获得荣誉
黄雪婷说,队员们为了准备比赛,连续很多天都是早上8时左右离开宿舍,直到晚上11时之后才回宿舍。更有一次他们在通宵自习室讨论方案到凌晨0时多。
“无论给我们多少时间都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想更完美。”曾少杰表示,在备战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参赛方案,准备过程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包括策划书、演讲、海报、队服、进场方式,口号等都需要经过考量,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比赛。“就像在跟时间赛跑,好在收获与付出成正比,内心还是开心的。”
“不负众望,再接再厉”
比赛现场,“南国合伙人”团队分别用三脚架和平板电脑去展示他们自行设计的海报和作品。“现场许多团队都是西装革履,而我们穿着自己设计的T恤,我们对作品的展示形式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PPT。”

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杜可君(左二)
“不负众望,再接再厉”,这是杜可君老师对“南国合伙人”的评价。她认为“南国合伙人”团队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最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的拼搏精神。加上学院领导也十分重视这次比赛,李庚寅院长、成晓星副院长和电子商务系郑建辉主任给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给了他们精神上莫大的支持。在备赛期间,郑建辉为“南国合伙人”分享了他以往带队参加比赛的经验。
“不要为了参赛而参赛。”成晓星认为,应该将比赛作为一个学习提高的平台,通过参赛学习他人的长处,而不仅仅是为了荣誉。“我院非常支持学生参与这类型的比赛,因为参加比赛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对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成晓星表示,经济学院希望通过此类比赛,将老师培育成“双师型”人才,即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十分出色,而学生通过指导也能够获益良多。 (记者 江萌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时间:Jan 7, 2016 4:13:00 PM
录入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