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校庆•学者访谈】李庚寅:实践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6-02浏览次数:4341

    访谈嘉宾   李庚寅: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我校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国际经贸管理研究所所长。曾任江汉大学政治经济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暨南大学金融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主持和参加《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与支持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项目)、《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与支持系统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产重组管理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等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教研课题研究。

 


 

李庚寅院长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 南商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迅速提高

 

    本网记者:您初到南商是什么时候,当时的南商是怎样的,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李庚寅:我是20099月份到南商的。那时,我刚刚从暨南大学金融系退休,想着还可以多发挥余热,把自己几十年教学科研的一些经验带到新的学校。当时一起来南商的大概10来个暨大教授,有英语、日语、德语,还有经济管理的。那时的南商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从设施、环境等硬件方面看,在广东独立学院中排名较后,在综合实力排名中也不靠前。

 

    来南国商学院7年了,也眼看着学校逐步发展起来,教学管理越来越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有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科研也有了起色,硬件设施也有一定的改善。近年来,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综合实力等方面在全国独立学院排名很靠前。这在我校硬件条件难以同很多类似学校相比的情况下,说明我们南国商学院的软实力很强,学生质量、就业情况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当然,在这7年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的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授,他们不但教学水平高,而且对学生的态度很和蔼可亲,很受学生的欢迎。比如我们经济学院的赵家敏教授,她是2009年的时候和我一起来南国商学院的,也是暨南大学的教授,年龄比我还大一岁,她不但教学科研能力很强,而且很热爱学生热爱教学,虽然对学生要求比较严,但是严得客观、到位,而且态度和蔼,不生硬,学生们都很喜欢她,觉得可以从她那儿学到很多东西。

 

    像这样的老教授,我们学院甚至整个学校都还有很多。我们的一些青年教师也都做得不错,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指导学生,不但教会了学生专业知识,还能给他们一些社会实践、生活等方面的指导。

 

♦ 经济类专业的外语特色和实践能力

 

    本网记者:经济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有哪些有特色的做法?

 

    李庚寅:我们经济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以质量为本,以特色制胜,以创新驱动,创名牌专业”,学院就是搞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把我们的专业做好,能够在广东省内甚至在全国的学校中逐渐有它的影响。

 

    我们在专业建设上已取得一些成绩。如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国际商务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际商务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商务为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金融学专业建有省级教学团队,以及由金融学专业实验室牵头的省级经济与管理实验示范中心等等。

 

    说到特色,首先是外语特色,在我们看来,非外语专业的外语特色,就是学生用外语从事专业沟通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侧重外语在专业上的运用能力。我们成立了一个专业小组,正在制定一个测试指标体系,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客观评价在校生的外语专业沟通能力。

 

    我们还准备下学期在国际商务、金融学两个专业开设西班牙语的试点班,学生一来,不学大学英语,而是学大学西班牙语。具体是,该班的核心专业课程,用中英双语讲授,大学外语则学西班牙语。目的是让学生有较强的专业英语沟通能力,也具备一定的西班牙语沟通能力。这个试点班是我们经济学院和西语学院联合开办的,这样充分利用我校的外语资源,是外语专业和商科专业双赢共发展的一个办法。

 

    为什么要开这个试点班?现在的小语种在经济交易中用途越来越广,2015年就业最好的十大专业中有不少是小语种专业,西班牙语在国外使用范围比较广,我院学生在做电商创业过程中就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这个试点班若能够成功,前景可观。

 

    其次,是我们的实践特色,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理念上尽可能地“接地气”,接上社会经济和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和新动态,接上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我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程就是按照这样的设想来设计的。

 

    我们对实践有点不同的看法,实践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人把实践能力单纯地当作动手能力,我认为,实践能力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能力,这个综合能力具体又包括五种能力: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一个较科学的分级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们现在采取“班导师制”,由专业系派专业老师协助辅导员做学生工作。班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如给学生介绍所学的专业是干什么的、学什么、怎么学、将来学成能做什么工作;帮助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知道自己大学四年应该做什么,努力去学什么;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主动性学习精神;不仅如此,还应指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将来要从事的专业和职业伦理。

 

    我们前段时间去台湾考察,发现台湾的一些大学都很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些是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安排,由专业教师讲授的。同时,也都非常重视学生今后从事的专业和职业的伦理教育,每个专业都开设有专业伦理的课程,告诉学生将来从事和专业相关的行业要遵守的道德规范。我们学院也把这方面的内容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每个专业都设置了职业伦理课程。

 

    我们学院还提倡建立一种“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式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学与科研、实践与创业有机结合,形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外专业实践等多维互补、师生互动、整体提升的长效机制。我们学院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学生专业学会,比如金融学会、外贸电商学会、创业协会、专业英语学会,都是学生自己的学术团体,由学生组织,专业老师指导。我们已建立了一个由学院书记、实践教学中心正副主任、教授作为顾问、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和学生各学会主席参加的实践教学管理领导小组,主要统一管理和指导学院各种实验教学、课外专业实践活动。

 

    这几年,我们学院创建了电子商务创客中心,与一些大型电子商务创业园区直接合作,如深圳宝安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广州岭南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广州211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广州城商会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情况良好,规模不断扩大,创业团队不断增加。我们还成立了金融企业讲师团,由一些金融机构选出业务非常优秀的人担任讲师,定期不定期地给我院学生讲课。

 

    我们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受企业欢迎。每年一般从学生大四上学期的10月份开始,就有像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及相关企业直接来我们学院招聘。如深圳招商银行远程中心,2014年在我们学院招收了六七十人的实习生,这批学生毕业后直接被录用的就有三四十人。更多的是我院学生就业后,他们的良好表现,使得他们所在的银行、券商和一些公司相继来我院招聘。

 

♦ 不做没有思维的手

 

    本网记者:您怎样看待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关系?您认为,如何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李庚寅:我觉得应该是“动脑与动手结合、脑指挥手”,不能调过来,只顾手不顾脑。现在的许多大学生比较喜欢实践方面,希望自己学了什么就马上用到什么,其实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如果没有脑的指挥,手的活动空间是有限的,就是没有思维、没有发展空间的机械的手。一件事情怎样做能做得更好、更有效率,就要动脑去思考,就需要理论学习。

 

    我给学生做专业教育时举过一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台湾新竹科技园区非常有名,那时提到“亚洲四小龙”,常常会说到新竹科技园区。但是这几年“亚洲四小龙”这个提法沉寂了,新竹科技园区也逐渐没有听说了。现在提的多是台南科技园区,它发展起来了,取代了新竹科技园区。原因在哪里?主要是这两个园区的运作模式不一样,新竹园区是脑体结合,就是研究开发(动脑)和制造(动手)都在一起,而台南科技园区是脑体分离,园区主要集中进行研究和开发,制造是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国家和地区,这样效率就上去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比体力劳动大得多。还有一个例子,假如你在银行柜台工作,你不希望一直呆在柜台吧?那是最辛苦的,待遇又是最低的。你当然是想进入管理层工作,现在银行规定,凡是进银行工作,即使是博士也要先去体验做柜员,但是你怎么把做柜员的时间缩短?那就要动脑,体现出与其他人不同的能力,这个能力不是动手,而是思维能力,是怎样更有效率、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的能力。

 

    所以,凡事都要动脑筋。哪怕你是研究生,你不动脑,也难以发展;即使你是本科生,只要动脑了,你就比别人发展得好。

 

    理论教学就是培养人的动脑能力,所以一定要重视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也不仅仅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是培养上面所说的那五种能力。要提高理论教学水平,首先老师要提升理论素养,要善于引导学生到理论中去学;其次,同学们也不要怕,要树立起学好理论知识的信心。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我们经济学院准备在各班建立学习小组,让学习能力强的带动其他同学学习,通过小组提高对理论学习的认知。

 

♦ 有阅历才能读懂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本网记者:您怎样理解“批判、创新、务实”的南商精神?

 

    李庚寅:现在外面流行的很多观点或看法未必就是正确的,包括非专业的,也有很多专业的,不质疑就可能产生错误的认识。“批判”是希望我们的大学生有一种敢于质疑、不盲从的态度。要提出质疑,就要提出质疑的理由和你的看法,这就要去学习。所以,有了批判精神,就会推动着你主动去学习。“批判”可以说是“破”,不破不立,“破”了之后就要“立”。怎么“立”?就要有创新。“创新”和“批判”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批判了别人的观点之后,就要有自己的东西展现出来,这就得有创新的意识。经济活动千变万化,一个理论可能在某个时间是正确的,但时间、环境变了,就可能不完全正确了甚至是错误的了。所以一定要有批判和创新思维,不断地去学习、分析。“务实”就是脚踏实地,真正去实践,并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个人的社会阅历越丰富,参与的社会实践越多,对人、事、物的理解便会越透彻。尤其我们学经济的,社会阅历更重要,阅历越深,对那些经济理论和知识的了解越透彻,才能更清晰地理解这些理论背后的奥秘,才能更深入地分析社会各种经济现象。

 

    本网记者:为迎接建校20周年,经济学院做了哪些重点工作?接下来会有什么计划?

 

    李庚寅:第一,我们准备做一个经济学院的宣传片,把我们学院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向社会宣传,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学校,认识我们的学生,接受我们的学生。现在素材、资料等已经大体准备好,也已经着手在拍摄了。第二,我们准备邀请美国堪萨斯大学张建波教授再来我校举办一次讲座,去年12月份我们请他来讲过,反响不错。另外我们也准备让学院里的5名教授面向学院里的老师和学生举办几场专业学术讲座。第三,组织一次由青年教师为核心的学术沙龙。第四,组织学生举办一个学生学术沙龙,主要让金融学会、外贸电商学会、创业学会三大学会去组织,这其实也是一个学生的学术论坛。

 

    学校创办20年了。这20年把基础工作做扎实了,在接下来的20年才会有立足之地、才有更大的发展。未来的20年,相信南商会更加开放、有更多创新,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道路,实现“百年名校”目标。


文字:林彩薇   陈小红

通讯员:林翠花   陈文婧

摄影:陈漫

 

 

 

时间:Jun 2, 2016 3:21:00 PM   

录入者:刘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