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大讲堂】外交官吴思科为师生诠释“一带一路”新内涵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07浏览次数:1087

  本网讯(记者 叶善恩 实习记者 郑湘谕 陈敏仪)“你知道‘一带一路’是一条怎样的路吗?”“你知道,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吗?”“你对叙利亚、伊朗以及伊拉克等热点问题了解多少?”一连串引人深思的问题在博雅大讲堂第37讲中被一一破解。11月3日下午,资深高级外交官吴思科在学术报告厅C201与师生一同探讨“一带一路”和中国的中东外交事宜。此次讲座由党委书记黎冬主持。




讲座现场(实习记者邓凯鑫 摄)


  吴思科在同学们的热烈欢呼声中上台演讲,他首先表达了自己对南商20周年校庆的衷心祝福,并表示再次来到南商感觉学校变美了。他认为,学校的美化不仅体现在外观上一草一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氛围的积淀。这种文化氛围不仅体现在师生之间,也表现在学校对办学方向国际化的不断调整。


追根溯源,“一带一路”是东西交流的情感纽带


  谈及“一带一路”,吴思科结合多年外交工作经历,带领师生们探究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根源,并讲述了其背后的故事。他联系时政热点,引用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大”讲话中对“一带一路”的阐述,介绍了外交工作中围绕“一带一路”这一重要战略所开展的工作,包括针对在此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挑战甚至风险作出评估,形成“点—线—面”的基础关系网等。他还列举了一系列与“一带一路”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如“丝路基金”、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金砖国家”银行等。




吴思科:民族气节是外交工作中必备的品质(实习记者邓凯鑫 摄)


  “为什么‘一带一路’能产生如此重大的反响?”吴思科解答道,这是因为丝绸之路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一带一路’的前身就是古代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一种历史文化延留下来的符号”。他从海陆“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为起始点,讲述了海陆“丝绸之路”周边国家的故事。吴思科回忆起自己前年出使伊朗的经历,表示“丝绸之路”在沟通东西方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与伊朗的领袖和政治顾问洽谈期间,他提及“丝绸之路”这一话题时,引起了双方极大的共鸣。伊朗的领袖还说:“丝绸之路是我们东西双方所共同开拓的”。对苏武、张骞等先驱有着崇敬情怀的吴思科还展示了自己在敦煌阳关博物馆拍摄的一张图片,并由衷地感叹道,对外开拓是人类发展的本能和动力,而民族气节是外交工作中必备的品质。


回归当下,“改革”与“开放”下的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除了它深厚的历史背景,也符合现实发展的需要,能有力推动新经济圈、国家关系的发展。

 

 

  吴思科通过对比欧洲地区与亚太地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危机现象,剖析了欧洲经济发展中存在单一、耗能式等弊端,分析了导致亚太地区发展较落后的宗教、种族等社会问题。他指出,“一带一路”能兼顾多方利益,促进多方共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带领下,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在如今的世界形势下,一些长期受到殖民的国家应该在新时期进行新思考,如何不再做大国附庸,真正地强大起来。“‘一带一路’虽说是一个共同发展的阳关大道” ,吴思科话锋一转,“但由一个有13亿人民的泱泱大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肯定受到世界上的诸多关注和质疑。”他特别指出,美国、日本对中国的质疑会是一个较大的困难,并且这样的局面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吴思科认为,当今我国需要秉持“三共原则”——共商、共建、共享,告诉世界中国是一个“言行一致”的国家。对于其他国家对“一带一路”的高度配合,他认为这是世界对中国的一个标志性的认同。“一带一路”既拥有历史的奠基,也拥有现实的需要。他还生动地比喻到,一个大陆一个海上,就像“一带一路”安插了翅膀,蓄力展翅飞翔。


针对“热点”,“共商、共建、共享”是根本之道


  在讲座中,吴思科用幻灯片展示了自己被沙特阿拉伯、巴林、黎巴嫩、伊拉克等中东国家领导人会见的照片。他戏言,自己曾说要在中国早点解决对中东问题后卸任,但直到现在都未完待续,引起现场师生会心一笑。他特别展示了自己出使黎巴嫩抵达巴格达机场被3个身材魁梧的武装警察簇拥的照片,引发同学们的惊呼。他回忆起自己当时坐着防弹车,一前一后还有警卫车随行保护,车里的警卫佩戴冲锋枪,非常严肃。而在伊拉克进行外交活动时,他还需要致力于与本土的三派人员都打好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凝聚民众的力量,推动热点问题的解决。在他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出使多国的情况后,现场师生深刻了解到国外“恐怖主义”盛行地区的紧张局势。


  吴思科讲述了以美国为首的大国在“一带一路”的开拓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与利益问题,表明在这样的过渡阶段,“将强未强”的国家在激烈的竞争中更需要加强自身发展。同时,在面临多种“热点问题”时,吴思科从外交官的视角分享了自己的外交态度。他认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考虑”。在“南海”问题上,他强调大国要有“言行一致”大国风范,要有正确的“义利观”;在菲律宾殖民问题上,他表示“一个国家应受到尊重”的重要性;在阿拉伯“油价下跌”问题和“2030”计划上,他明确了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道理。

 



同学们围住吴思科探讨问题(实习记者彭格格 摄)

 

  在国际问题上,他认为,“只有参与才能表明鲜明的立场。”与世界各派力量建立联系、打好交道,是外交工作的重点,应着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对外交流,有针对性地对各派力量进行沟通工作,展示我国在外交问题上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态度,体现出我国履行国际外交使命的大国担当。他认为,在实施“一带一路”过程中必须要与中东问题紧密结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三个理念。“一带一路作为一个长远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既充满机遇又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合作而得到共同发展”,他这样说道。


一问一答,既深入浅出又语重心长


  深谈外交经验后,吴思科表示,南国商学院作为一所外语特色鲜明的院校,在如今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形势下,也背负了重大的责任。他希望,南商学子作为未来建设的一代、未来世界的参与者,应更加开拓自己的视野,为以后中国更加艰巨的对外工作做出贡献。


  在与学生互动交流环节中,吴思科为学生解答了关于“中国是怎样协调与中东的外交关系”“如何消弭地缘政治在‘一带一路’中的威胁”等问题。2014级英语专业何同学表示,吴思科的外交理念很符合“一带一路”的建设要求,同时,本次讲座加深了自己对“一带一路”的了解,希望自己能赶上这个机遇,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素养为‘一带一路’建设出一份力。




合影留念(实习记者彭格格 摄)


  黎冬表示,我校致力于建成一所外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办大学,致力于培养能够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作为我校学生,应当积极开拓视野,培养时刻关注国际动态、社会民情的良好习惯。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秦明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将中国美好的一面传达给世界。他认为南商学子应当竭尽所能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将自己的观念与世界接轨,他更期待未来二三十年以后,南国商学院也会出现许多像吴思科一样的人才。

 

时间:Nov 7, 2016 5:32:00 PM   

录入者:黄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