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题】母校,您是我们永远的牵挂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27浏览次数:1894

  11月26日,学校举行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启动仪式暨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校友们风雨无阻回校团聚。学校、各学院以座谈会、签名合影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欢迎校友回家。历届校友回忆着在校的历历往事,深情畅谈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们的牵挂之情。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母校,您是我们永远的牵挂”。

 

一段南国路,一生南国情


  伴随着音乐声响起,现场播放的视频短片开启了老校友、老教职工座谈会的序幕,视频里呈现着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向校友们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校友们和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老教职工也在人群中找到了熟悉的面孔,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座谈会现场(实习记者卢思扬 摄)


  学生处处长黄汉成借用广东话的俗语“有雨就有‘才’”笑着说,风雨交加的天气,阻挡不了大家回校的热情和脚步。“人的一生不是很长,但又确实很长,长的是思念”,黄汉成诚挚地希望在场的校友们能够在停下脚步的时候想起南国,能够在有时间的时候回南国来看看。

 



黄汉成:校友们有时间常回南国看看(实习记者卢思扬 摄)

  毕业了18年的老校友回忆起往事不禁湿润了眼眶。她用沙哑的声音说:“当年我的身体比较弱,经常生病,可是每次生病都会有老师陪伴在我的身边。我经常紧张害怕到一直哭,可是老师总会拉着我的手安抚我,‘孩子,别怕,有老师在你身边。’”阔别母校多年的她再次回到学校,看到校园变得如此的美丽,建设得这么好,感慨万千。在外地工作定居的校友们也都纷纷表示身处异乡是孤独的,今天回到南国才有家的感觉,学校的每一处地方都有满满的回忆。


  老校友、当年深受同学们喜欢的周健老师表示,尽管自己现在已经不做老师了,但是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刻也不曾放下。周健希望校友们下次再相聚的时候不再感慨“岁月是一把杀猪刀”而是赞叹“岁月是一把雕刻刀”,希望岁月能把每个人都雕刻得更完美。 刚建校的南国条件是艰苦的,可是每一位老师都充满着热情,苟永锋老师说道,当年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在用激情在教书育人。“那时候每一个老师都是怀揣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用满腔的热血给孩子们上课。”




合影留念(实习记者邓凯鑫 摄)


  李旭、林翠花、苟永锋三位老师用一首自创的歌曲《我的梦,南国梦》表达了对南国最美好的祝愿。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二十年是新的起点

 

  曾于2003年到2007年在南国任教的老教授刘根深重回校园,谈到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办学的历史,他感慨万千:“信息学院一路走来非常艰辛,我们的老师在它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奉献很多。”2007年,信息科学技术系面临困境,每个老师都在想办法,幸运的是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度过了难关,如今发展越来越好。发言最后,刘根深表达了最诚挚的祝福:“学校走到现在,相当不容易,20年是个起点,希望学校办得越来越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老教授刘根深(实习记者何嘉颖 摄)


  2006级的钟建文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校庆当日再次回到母校,重遇故友,感受恩师的关怀,钟建文感叹道:再次与老师和同学们相遇感觉很亲切,学校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很开心。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感恩母校,不辜负大学时光

 

  在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校友座谈会上,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充满整间教室。


  校友陈丽萍表示很怀念大学的时光,南国带给她的归属感更加强烈,相比社会上的浮躁气息,她更喜欢学校清净的感觉。“遇到良师益友是最幸运的事情”,陈丽萍说道,20岁的南国还很年轻,她祝愿母校越办越好。




校友何敏仪在座谈会上发言(实习记者罗梓尹 摄)


  目前在华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的校友何敏仪分享了自己的考研心得。她建议考研的师弟师妹们要做到心无旁骛,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备考,远离诱惑,提高学习效率。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难忘师生情,再拾中文忆


  “大家与中文学院感情深厚,今天借校庆之际我们相聚在此,再续中文情。”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柯汉琳说道,中文学院近几年发展迅猛,新专业的增加使学科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教师队伍中有一半都是教授,科研成果也日益丰硕,不断实现质的飞跃。




中文学院座谈会现场(实习记者彭格格 摄)


  校友廖少平和陈煜亮表示,这是他们毕业数年后第一次回到南国,但他们一直都在关注母校的发展情况。陈煜亮业后在江门的政府部门工作,对比大学生活及毕业后的生活,他感慨万分。“工作后生活没有当初在大学时候的无忧无虑,希望师弟师妹们能珍惜在校时光,刻苦学习。”而廖少平毕业之后在部队服役两年,退伍回来在外贸公司工作。他们不约而同地向学校致以诚挚的祝福:“希望学校越办越好,蒸蒸日上,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王福湘教授接受本网记者采访(实习记者彭格格 摄)


  许多校友都对王福湘教授印象深刻,对此,王福湘开心地说:“之所以同学们能够记得我,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我教书的时间很长,第二是我对大家虽然比较严厉,但私底下我们是朋友。”校友王秀茹表示,毕业之后在工作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会向王福湘请教,他也会很乐意给与帮助,真的很幸运能够遇到这样好老师。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诉说浓浓情怀,传承东语香火


  看到南国越来越美,师资力量越来越雄厚,校友叶旭表示非常欣慰。“在以前设备较欠缺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们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练习听力与口语,每次上课都要提着笨重的录音机。”他感激在自己年少轻狂不懂事时,老师们怀着包容与真心对待自己。虽然自己现在是一名警察,但从未放弃过日语学习。




校友叶旭分享在校经历(实习记者顾小迪 摄)


  看到自己以前教过的学生,韩国外教金先姬笑容满面,她感到很开心。回忆起师生一起去烧烤、一起毕业旅行等往事,她表示历历在目。“他们都是我很爱的学生,像‘初恋’一样。”




秦明吾教授在座谈会上发言(实习记者顾小迪 摄)


  东语学院院长秦明吾对叶旭印象颇深,“他很调皮,但孺子可教,如今心怀对老师的感激且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作为老师,看到学生在自己的教导与帮助下成长成才,心里也很激动。”秦明吾认为,这是学生报答老师最好的礼物。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英文学院第一届校友会正式成立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用一段短片介绍了英文学院的历史,展示了英文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品牌活动。

 

 

座谈会现场(实习记者林裕多 摄)


  校友李思仪在毕业后留在了南国任职,她戏称在会场既有自己的老师、自己的同学,又有自己的学生。她希望在同学们、教师们和校友们的共同努力下,英文学院能发展得越来越好,南国商学院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校友朱婧深情地说,走进社会才知道,最怀念的还是在母校的时光。令她感触颇多的是自己在校学习时的任课老师不光在学习上对她有许多帮助,在她走上工作岗位后,老师仍时时提供专业和生活上的帮助。她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在南国的时光,努力学习。

 



英文学院第一届校友会成立(实习记者林裕多 摄)

 

  最后,尤克里里协会的两位表演者走到台前,为到场的校友和老师们演奏歌曲,会场洋溢着鼓掌声和乐曲声。主持人走上台前,宣布英文学院第一届校友会正式成立。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南国值得怀念一生


  西语学院校友有是同宿舍的结伴而来,有是同班同学三五成群而来的。更有资深校友,带着孩子来到座谈会,边看视频边欢乐交谈。孩子看视频,脆生生的一句“爸爸”,更是让在座的人都忍俊不禁,把气氛推向高潮。




徐枫教授感慨万千(实习记者徐文卿 摄)


  “今天的校友交流会让我想起了几天前的同学聚会,大家都非常怀念大学的四年时光。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校友冒着大雨前来也是因为在你们心中,南国商学院是一个值得你一生怀念的地方。”前西语学院院长徐枫教授称看着南国商学院越来越繁华、越来越有文化气息,他相信南国商学院一定会迈向更高一个台阶。

 

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传承学院精神


  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的座谈会开始之前,校友们相互拥抱了起来,互相交换电话号码、微信,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笑脸。   




游新宇教授接受记者采访(实习记者陈慕銮 摄)


  已经退休的游新宇教授说道,今天一进来就感觉到了经济学院同学的热情。他回想起经济系(经济学院前身)刚起步时,校领导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经济系各位老师也共同努力,一步一步把经济学院建设的越来越好。他忠心希望南国商学院越办越大,也祝愿经济学院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他表示,经济学院的学生有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和敢于拼搏创新的精神,他很为经济学院的同学感到骄傲。在校友纷纷言后,学校党委书记黎冬对经济学院的校友们和老领导表示感谢,“今天天气不仅寒冷,还下着雨,在这种天气下回来的校友一定是真爱”。黎冬向校友介绍了南国商学院今后的发展规划,并指出南国商学院会越来越好,一定会让全体校友引以为傲,希望全体校友常回家看看。

 

校友语录:


  1997级幼师专业的吴惠梅和蔡秀情:“当年的老师我们印象深刻,有教舞蹈的周健老师,教乐理的王艳老师,还有教钢琴的苟永峰老师等等。”


  吴惠梅回忆起自己的班主任王艳老师时表示,“她很尽责,像母亲一样爱护和照顾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当年王老师在怀孕期间仍坚守教育岗位,依然关心着每一位同学的生活和学习,甚至数次因同学们不努力学习而落泪。虽然毕业了十多年,当年与老师发生的许多故事已经逐渐在脑海中模糊,但老师的关怀和呵护却历历在目,未曾褪色。”


  陈选丽:“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情怀。仍然想念着这个陪伴我四度春秋的校园。我成长的道路上得到很多老师的帮助,其中最想感谢的是辅导员温岚老师。毕业那天,温岚老师还给我们每个学生都带来了毕业礼物。老师借明信片表达了她对我们的牵挂之情,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都要想念对方。”


  校友卢永松与陈碧瑶是一对情侣。“学生时代的恋爱其实是一穷二白的,彼此都是消费者,并没有经济能力作为支撑。”五年前卢永松送陈碧瑶的一个手机挂饰,陈碧瑶至今还随身携带。“即使它掉漆了,破旧了,我还是舍不得摘,还是很喜欢。”毕业之后,二人携手同游日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卢永松平常很少对女友甜言蜜语,今天在现场难得地敞开心扉,面对着相伴六年的女友,他真诚地说道:“两个人走向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在两家人的磨合中,谢谢你一直为了我委屈忍让。我会为我们的将来而努力,让你幸福。”


  李乐珺:学校环境优雅,工作氛围好,更重要的是因为母校带给我良好的教育,培养我成才。所以为了服务和回馈母校,带着对母校深厚的情谊,我选择了留校任职。我深切体会到老师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对学生们来说意义深重。老师口头的一句表扬,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而教育的意义在于尽管你做的事情很小,但它带给你的回报是无法估量的。


  许静华老师:时光一逝永不回,南国一直在进步,我们也需要一直前进。我与南国共进退,会一直努力,祝福南国越来越好。


记者:林之柏 叶斓 程夏子 彭冬清 实习记者 蓝庭华 张家雨 陈莹 吴泽琪 陈一苇 蔡宛彤 巫凤仪 覃金兰 郑湘谕 林泽蔓 吴英杰 黄晓林 李健瑜 黄嘉文 邵玺诺 袁远思

 

时间:Nov 27, 2016 6:08:00 PM   

录入者:黄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