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招聘会大数据揭人才需求趋势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2-05浏览次数:2805

  12月2日,广东省2017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从化地区)在我校举办。近250家企业提供了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来自从化周边高校的近6000名毕业生前来应聘。

 

  参与本场招聘会企业涵盖大型国企、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其中不乏广东志高空调、广铝集团、广东中农企业总公司、华润怡宝、富士施乐(中国)、环球易购等知名企业。据相关负责人透露,有多家名企已是多次参加南国商学院举办的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如汇丰环球、中国联通等。
 
 
招聘会现场 (彭湘衡、陈汝佳 摄)
 
  据招生就业科科长郑芝鸿介绍,尽管本次招聘会参与企业数量较去年相差不大,但参与的企业种类的比重有明显变化。其中,跨境电商人才持续紧俏,而新出现的空港经济招聘区也是抓人眼球的一大亮点。此外,为确保所邀请企业招聘岗位均与学校专业相匹配,学校实施了院系联动的方式,除了由学校招生就业办邀请招聘企业外,也充分发挥了院系在就业服务工作中的桥梁作用,通过老师推荐、校友邀请等方式,共同筛选,选拔优质的、专业对口的企业来校进行专场招聘。
 
  而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本网记者特地派发了199份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其中的数据将为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供相应的参照。
 
企业大盘点:名企人气火爆,校友返校招聘受热捧
 
  薪资是不少求职者关注的重点,数据显示,65%的企业为毕业生提供的起薪不超过3500元,只有19%的企业会为毕业生提供4000元以上的月薪。
 
  但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工作的发展前景和晋升空间才是求职者们最关注的内容。类似中国人寿等企业,尽管起薪在2000元左右,但现场人气依旧火爆,企业的规模和完善的员工培训和提升机制是其最大优势。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代表王女士表示,该公司会在应届毕业生正式上岗前进行“3+3”工作模式培训,即每个月完成3单任务,并能与3个人合作完成一份保单。王女士表示,招聘对象需具有基本的表达能力和上进心,以及外在形象达标,三者缺一不可。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章艳兰表示,该公司提供给广州、深圳等生活压力较大的城市的毕业生的保底工资也仅为3000元。但这并不阻碍海底捞公司摊位前的火热人气。归根结底,海底捞公司劳动保障较完善,经营效益良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才是其最具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名企受青睐 (陈慕銮 摄)
 
  我校充分发挥校友会的桥梁作用,利用优秀校友资源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这是本次招聘会另一显著特点。中山市隆丰脚轮制造有限公司作为校友企业之一,在招聘会上吸引了不少应届毕业生的目光。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校友胡梓锋在毕业后选择发展家业,他本次作为企业代表回校参加招聘会,只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师弟师妹。
 
 
校友回校招聘 (黄沐瑶 摄)
 
  B09摊位的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帐篷上挂着的一个大大的“南商校友会”标牌尤为引人注目。原来,该企业于本次校招的负责人周通然是我校2008级校友。周通然告诉记者,今年是他第四次回母校招聘,公司目前有不少南国的毕业生,多次回母校招聘,是因为他对母校的教学水平十分认可,学校的办学特色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行业观察:空港经济蓬勃发展,教育机构备受青睐
 
  依托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发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产业集群,从而对机场周边地区的产业产生直接、间接的经济影响的空港经济,作为一种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集聚的新型经济形态和新型产业在近年来得到大力发展。今年 8 月份,广州市委提出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战略构想,其中更提及了要建设世界级空港的战略要求。我校早在2015年3月成立了空港经济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政、企、学、研资源打造高端智库。今年报名供需见面会的空港经济相关企业较为集中,因此特别设置了“空港经济招聘专区”,这也反映了学校将人才培养的谋划置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大背景、大格局下,具有前瞻性。
 
  从招聘会现场的情况了解到,联邦快递(中国)广州分公司、顺丰速递等摊位人气颇高,相关企业代表表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以及小语种等专业相关人才最为稀缺。根据统计数据,本次招聘会中56%的企业主要提供销售、客服类岗位,12%的企业提供营运,物流类岗位。此外,46%的企业表示在未来三年会增加对语言类专业人才的需求,41%的企业表示会增加管理相关岗位的需求,另有22%的企业对金融财务类专业人才需求会有所增加。
 
 
今年新设空港经济招聘专区 (何嘉颖 摄)
 
  广东顺丰速递有限公司作为全国物流的龙头企业,今年已是第二次来我校参加招聘会。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彭先生表示,本次主要是招聘市场运营、销售方面的人才。他告诉记者,相较于京东、天猫等仓储实力较强的企业,顺丰拥有坚实的物流运输基础,一系列完善的门路销售服务,加上电子商务明朗的发展前景对于物流产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彭先生坦言,物流企业门槛普遍较低,但对自我学习能力高的人才需求大。“我们公司配备专业导师,对新进员工培会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即‘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彭先生表示,专业培训只是传授经验等理论性的知识,上岗后主要还是看员工的自我学习能力,因为劳动密集型的物流产业强调从基层向各个职能部门转型,所以彭先生表示希望毕业生们眼界别放太高,尽量从基层开始起步。深圳市华海通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员陈凤东也表示,之所以参加本次招聘会,看重的是南国的外语特色。此次招聘会该企业主要提供了海外销售、国内业务销售、商务专员、业务助理以及业务操作员等五大岗位。在被问到应聘面试情况时,负责人陈凤东则表示已经有收到所投递的50多份简历,他对此表示满意。
 
  除了空港经济之外,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也受到了不少求职者的青睐。根据搜狐网报道,2016年下半年广东地区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超过9万人,人数较为庞大。教师工作相对稳定,待遇良好,压力较小,也是其受热捧的原因。广州卓越教育培训中心本次招聘50名全职教师,并且不限专业。培训中心代表表示,卓越教育培训中心的优势是能为教师提供职称晋升的渠道。相比公办教育来说,培训机构虽然比较辛苦,但对个人能力的提高也相当大。应聘者只需要通过学科知识的笔试和试讲,就能参加岗前培训,成为实习教师。
 
  广州市越秀区李阳外语培训中心主要招聘语文、数学、英语讲师和兼职助教。中心代表王女士称,兼职助教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进行10—12人的小班教学,为期8天。讲师底薪在2000元左右,转正后会增加课时费。王女士表示,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师范生没有享受优先录用的待遇,由此可见,教师资格证不是培训机构的必备的硬件之一。
 
大数据揭秘:企业需要哪种人才
 
  求职者的充分准备是应聘的基础,但是最终能否得到心仪企业的认可,关键就在于是否具备企业需要的能力,以及面试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数据显示,76%的企业更注重应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56%企业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另有27%的企业表示看重学生所获的语言等级证书和其他专业技能证书,而仅有10%的企业表示更看重学生的在校成绩和所获荣誉。由此可见,在校成绩并非用人企业衡量应聘者的最重要标准,而沟通交流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更加重要。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由于看重我校学生素质整体较高的特点,因此再次参加我校的招聘会,旨在网罗更多符合企业招聘标准的高素质人才。该企业招聘的相关负责人章艳兰以餐饮业的需求出发,认为餐饮服务方面,工作态度为第一要义,但现在的毕业生太过注重自身形象的建设。“应届生最大的优势应该是可塑造性强,但现在的学生大多功利化、世俗化,无形之中淡化了这个优势。” 她表示,作为餐饮业,公司对毕业生设置的就业门槛较低,但对员工吃苦耐劳的要求高。
 
 
面试现场 (陈汝佳 摄)
 
  华润怡宝饮料中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面试官的苏嘉颖是我校2010级对外汉语专业的校友,为回馈母校尽一份微薄之力,她将企业领入母校举办的招聘会,希望为师弟师妹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但从一个专业HR的角度,苏嘉颖坦言大部分求职者都有面试前的准备功夫不足,对面试的岗位和整个行业的认识不足且面试时与面试官的沟通不够高效的问题。
 
  与苏嘉颖的看法一致,59%的企业代表认为应聘者缺乏对就业形势的认识,27%的企业代表认为应届毕业生欠缺人际沟通能力。对此,苏嘉颖建议,毕业生面试时携带的简历一定要明确,且态度要真诚,表现要自信。这样毕业生与招聘的HR才能达到高效的交流,提高通过面试的几率。
 
竞争激烈,早做准备
 
  求职应聘,是大学生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作为求职者,他们或许早应明白激烈的职场竞争,早做准备。2013级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方小燕刚进行完广州市华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面试。接收采访时她表示面试后心情平静,对于面试结果不太担心。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她对今后的就业方向已有一定的规划。在此次的供需见面会中,还是会倾向于跨境电商方面的企业。方小燕表示,虽然企业多有旅游、“五险一金”的福利待遇,但给予毕业生的薪资条件较低,可能不太符合广州等高生活压力的城市生活需求。 2014级财务管理专业的黄思妍也前来“摸底”。作为一名大三学生,此次前来,她的目的是从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寒假实习机会。通过现场情况,她认识到自己与大四的应届毕业生相比最大的差距便是实习经验。
 
 
寻找心仪的工作 (刘阳 摄)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柯汉琳也到供需见面会感受现场气氛,记者遇见他时,他正与中文学院的几位大三学生聊此次招聘会现况。他在招聘会现场走了一圈,发现企业对中文专业学生的需求大。“中文专业虽然是一个较传统的专业,但中文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广阔,就业弹性大,几乎每行每业都要与中文打交道。”柯汉琳表示,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文学院,甚于整个南国商学院,都需要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记者 林之柏 林彩薇 叶善恩 实习记者 龚瑶 郑湘谕 通讯员 郑芝鸿 陈洁雯)
时间:Dec 5, 2016 12:31:00 PM   

录入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