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你可曾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几位特殊的学生,他们气宇轩昂,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种军人的气息。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他们弃笔从戎,暂别校园走入军营。他们的经历,对于在校学生,如同神话,而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是一生最宝贵的经历和财富,本期特别策划,记者将带你走近这群大学生退役军人,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故事。
张翔:军旅生涯教会了我感恩,珍惜生活
2013级市场营销专业(原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张翔抱着“不当兵后悔一辈子”的信念,大四那年,毅然选择了应征入伍。在体检当天晚上为了把手臂上的刺青除去,他把指甲刀烧红烫掉了纹身。身为武警特种兵的一员,他每天要接受超高强度的训练,这是对体能和意志的双重考验。在一次训练中,他的右手手指在受伤缝了16针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训练中。
张翔在野外训练
“有那个决心,就没有什么做不了的。”张翔告诉记者,他曾经和队友在黑龙江深夜两点半紧急集合,衣衫单薄的他就在寒夜里冻了两个多小时。在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后,在2015年的“9·3”阅兵上,张翔被选拔负责中央领导以及外宾的警卫安全。次年6月,他赴安徽抗洪救灾。当他前去解救一个濒临被洪水冲走的孩子时,本已牢牢抱住孩子,但是遇上突发情况——张翔身上的安全扣脱扣了,身体忽然下降,抱住孩子肩膀的手瞬间就滑到孩子的脖颈上。整个人已经斜挂着的张翔当时进退两难,洪水特别的大,他怕孩子被洪水冲走,但又不敢使太大的劲,生怕勒住孩子的脖子而导致窒息。最后张翔终于用尽浑身力气把孩子往上一扯,安全地把孩子送回了陆地。看到孩子平安的那一刻,张翔觉得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值得了。
张翔与战友们负责阅兵的安保工作
张翔在服兵役前曾带过学校校啦啦队的技巧队,在部队的时候也一直牵挂着技巧队的事。在2014级会计专业的朱烨眼里,张翔在平时训练的时候严格并且专注,在私底下又可以和大家相处融洽,没有一点架子。“张翔师兄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在部队的时候,除了家人,第二个挂念的应该就是技巧队了。”朱烨笑着说道。
在国宾馆固定执勤
回到大学后,张翔依旧秉承了军人的风范,看待事情上更加客观和平和。“当你经历了惊心动魄,你才会明白平淡是福。”学会做人成为了他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他希望自己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做到宠辱不惊,心境更加豁达。“这两年的经历教我学会了感恩,教我学会孝敬父母,珍惜现在的一切。”阳光开朗的张翔笑着说道。而对于未来的规划,张翔希望能够顺利毕业,然后考上国家职业教练并创立自己的公司。
刘炜森:因为有梦,所以去追
受传统军人家庭的熏陶,现2015级对外汉语专业的刘炜森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当兵的种子。“因为有梦,所以去追”,来到大学后,他勇敢地追逐了自己的梦想——参军入伍。
刘炜森在泰山玉皇顶
回忆自己的军旅生涯,刘炜森感触最深的是在新兵营的时候:在零下十几度的室外站军姿,五分钟汗水就湿透了他的衣服;为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双臂的血染红了被子;做俯卧撑直到汗水湿透整张报纸才能睡觉……“苦难中获得的收益很多,平坦中获得的收益却很少。”刘炜森告诉记者,他曾在阴森茂密的丛林和寸草不生的沙漠进行军事演习,与其他部队甚至和其他国家联合作战。在真枪实弹的环境里,他体会着战争的残酷、真实以及保家卫国的使命感与当兵的不易。“有一次在沙漠住帐篷,恰逢大雨,帐篷里外都湿透了,一行人只好站了一夜。”
进行运输机飞行操作训练
“‘9·3’阅兵那天,我负责为我们的方阵拍照。”提起这件事,刘炜森带着十分自豪的神情。在那天,他感受到了作为军人的至高荣誉。想起这次经历,刘炜森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自己两年来吃过的苦都变得值得。
“9·3”阅兵当天
当记者问到是什么信念支撑他度过两年时,刘炜森坚定地说:“就是因为想当兵。”回想自己两年的军营生活,他觉得虽离家很远,但离梦想很近。部队生活让他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收获了浓浓的战友情。刘炜森说,当过兵,好像生命里淬过一次火,今后所有的挫折都将一笑而过。
刘炜森接受优秀志愿者的奖项颁发(连少芳 摄)
回到学校后,刘炜森和其他退伍军人策划组建了尚行先锋营。他表示,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做好先锋营各项工作并为即将到来的军训做准备。作为先锋营的营长,严格认真是他留给先锋营成员最初的印象。“记得第一次开会的时候,我们很多人迟到而且纪律很差,在后面的训练中,他的言传身教让先锋营变成了一个纪律严明的队伍。”2016级汉语言文学的许合林说,正是刘炜森身上的那股认真劲感染了先锋营的每一位成员。在训练时,他要求营员们每个动作都要做到最好。当训练结束,刘炜森则是一副爱开玩笑的随和模样。“在校庆前一天的动员餐上,他毫无架子,我们在谈笑中愉快地共进晚餐。”许合林回忆道。而在学习上,刘炜森希望能兼顾好金融管理和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学习,并努力提高写作水平。“因为我的专业之一是金融管理,所以我希望把银行的工作作为我的主业。”因怀有一颗热爱旅游的心,刘炜森计划将导游作为他的副业,这样他在工作中也能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刘炜森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炜森的辅导员孙东晓老师表示,当过兵的刘炜森与其他同学相比,学习上目的性更强,专注能力更高,更能严格要求自己。“他很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学习很刻苦,还发表过多篇论文。”因为服过兵役,刘炜森的思想觉悟较高,总会严格要求自己起模范作用。虽然已经退伍,但他在生活上还保留着一些在军队养成的优良作风和坚持晨跑等优秀习惯。令孙东晓印象深刻的是,刘炜森喜欢丰富自己的阅历,经常抽时间到外面走走,全国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正是在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行动相结合。”孙东晓告诉记者。
刘俊:远在他乡,坚定中带着一份温柔
2014年的9月,现2013级国际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刘俊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带着家人的期望,踏上了通往新疆和田的火车。起初刘俊觉得有些刺激,他觉得一边坐火车一边看风景是一件挺美好的事情。但渐渐的在火车上的时间长了,他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到了吐鲁番转绿皮火车,我坐了三十多个小时硬座,感觉骨头都要快散架了。”刘俊说,快到达和田的时候还遇到风沙,座椅、衣服上全是灰土,那个时候他特别想回家。
完成了体能训练的刘俊
坐火车的辛苦还不算什么,当新兵的日子更加辛苦。刘俊告诉记者,在新兵连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叠被子。每天六点起床,叠到差不多八点,由于新疆地处西部,相比北京慢两个小时,六点就相当于凌晨四点。“每天都觉得睡眠不足,只要一有政治课,坐一个小时就会忍不住想睡觉。”后来离开新兵连后需要参加岗前集训,虽然叠被子的次数越来越少,但体能训练却越来越多,每天早上的三公里预热和五公里打卡已成为军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现在他还怀念与部队小狗在一起的时光。“我们部队里养了很多的狗,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执勤的时候,它们总是会跟在我们后面,尤其是冬天的夜晚,那些小狗都会往我们屋里跑。”刘俊特别喜欢那些通人性的小狗。
两年的军旅生活结束后,面对现在的学习生活,刘俊还有些不太适应。但他还保持着规律的生活作息并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现在比较头疼的是论文答辩。”他告诉记者,自己正在努力做出调整,希望能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毕业。
刘俊特别喜欢部队里的小狗
“俊哥相当于我们宿舍的领导者,是中枢大脑,有什么事情我们都会去问他。”2016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陈迪嘉说道,刚入学得知要和退伍军人一间宿舍,他觉得很幸运,因为军人生活作息规律,作风优良。陈迪嘉告诉记者,刘俊的脾气非常好,也很有包容心,平时他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去问刘俊的意见。“我们宿舍不像其他男生宿舍一样沉迷游戏,可能气氛没有其他宿舍那么活跃,但是我们也很开心。”陈迪嘉笑着说,他应该遇不到比刘俊更好的舍友了。尽管作息时间不一样,周末的时候刘俊和陈迪嘉会经常一起去楼下打羽毛球。
林举业:部队生活,我还想再过一次
林举业,正积极融入全新的大学生活,除了每天三节课的安排,他还参加了校啦啦队的训练。两年前,刚入校的他认为自己成绩不理想,便产生了入伍的想法。起初他的母亲并不同意,但当入伍通知下达后,林举业下定了决心要去部队锻炼与塑造自己,于是便说服了母亲。后来的事实证明,入伍是他人生转折点上做出的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林举业在训练中
部队生活是艰辛的,尤其林举业作为杭州陆军野战队的一员,除了每天完成军事高体能训练外,他还需要完成清扫、喂猪、种菜、铲地等劳力活。作为陆军,他们一年里有半年是在野外的山上度过,这也让林举业现在习惯了帐篷和睡袋。去年5月,他深夜负重在山上行走50公里,“那时又冷又饿又困,只能吃开过的军车上抛下来的馒头和凉水,我当时一直在想,我为什么要来这里吃这种苦,受这种累?那是我第一次觉得难受到想哭。”林举业表示,虽然他曾经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委屈甚至愤懑,但现在回想起来,当兵的那段时光才是最充实的,军旅生活教会了他为人处世的道理,更带给他了永生难忘的军队兄弟情。相比两年前的自己,现在的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富有责任心,也懂得回报父母,珍惜幸福的生活。
军旅生活炼就铁血汉子
2016年9月,林举业重回大学,虽然比同级的学生大几岁,但他在新的环境中也颇受欢迎。“业哥学习很认真,每次上课都抢着坐第一排,并且一整节课都在高效率听课,笔记做得很好,而且不得不说,他的字也很好看。”作为林举业的同班同学,2016级电子商务专业的温辉煌发现每次当林举业看到黑板没有擦时,他都会主动去把黑板擦干净。“有一次上思修课,业哥作为我们班主题发言人在讲台上发言。那次发言他没有带稿子,但却讲的比其他带稿的同学还要好,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誉与掌声。他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该张扬的时候他不会怯场。”温辉煌说道。另一位同学孙仲宇也十分赞同林举业颇有领导风范和能力,而且擅长体育和弹吉他。孙仲宇认为,林举业特别刻苦,大概是觉得自己比别人落后了两年,有时为了认真听课,林举业甚至会把手机锁在宿舍里,保证上课不玩。“这点我就特别佩服他。”孙仲宇笑着说道,林举业是大学里难得的一个良师益友。不只是学习,林举业对待工作也很上心。作为尚行先锋营的带头人之一,在先锋营的日常训练中,他严格要求队员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每次发口令总是短促有力。嗓子喊哑了的时候他喊得就越大声,生怕其他队员听不到口令耽误了训练。”训练营的学员对林举业亦称赞不已。
林举业进行网绳攀登训练
回到自由的大学生活,林举业表示未能完全适应,他感慨道,大学生活自由到不习惯,如果可以,他希望毕业后再回到部队,“我喜欢那种充实的部队生活与‘效劳国家与人民’的价值思想,我也特别想念日日作伴的战友们。”(记者 叶斓 实习记者 吴泽琪 江诗琪 龚瑶 蔡宛彤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