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随处可见女性教职工靓丽的身影,她们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也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坚持人才兴校的战略,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初步统计,我校女博士占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三分之一以上。妇女节,记者走访了几位女博士,一起来听听她们的心声。看她们是如何走上学术钻研的道路,又如何平衡治学与生活的关系,对婚姻与爱情抱持怎样的态度?
读博:为人生和事业充电
陈婷婷 —— 我校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博士就读于暨南大学,在南国教书至今已迈入第十个年头。当年她并没有按部就班地在读完本科、硕士研究生之后直接选择攻读博士学位, “毕竟人不能一直躲在象牙塔里面,应该要多接触社会,同时我也想看一下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能力有什么样的要求”,陈婷婷说。然而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在知识储备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于是决定去攻读博士继续深造。

陈婷婷老师
对于女性追求高学历,陈婷婷认为,女性的高学历与其事业、家庭的成功存在比较大的正比联系。“现在的社会,已经把学历当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考核,是通往更高层次的门槛。” 她觉得自己读博最主要的收获在于“科研能力得以增强,看待问题的视野更加开阔,整个人的知识体系有所完善、丰富。”
李春梅博士,任教于我校英语语言与文化学院。 她坦言,自己的读博之路并不轻松。最初想读博,是觉得自己需要进修,为教学与科研工作“充电”。 然而,读博期间学业的繁重、对家庭的牵挂等种种问题让李春梅苦不堪言。“就好像掉在海洋里,一大堆东西向你涌来,感觉快要被淹死了”,回忆当年,李春梅笑道。
读博这么苦,女孩子到底要不要读博?李春梅说:“在你的领域做到最好,让人们忽略你的性别。要读博的女孩子,一定要坚持下来好好读,纵然艰苦,但很多的磨难比快乐更让人印象深刻。” 正是经历了磨难,李春梅才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获得博士学位,迈上教学与科研的新高度。
读博:生活可以很精致
叶颖林是去年才到我校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朝鲜语系任教的年轻女老师。2014年起她在韩国中央大学攻读博士,主修韩国语言学与对外韩国语教育学。

叶颖林老师
在韩国读博期间,面对学业上的压力,叶颖林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抗压之道。“我常常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或者去教室的路上,发现一些好看的花草树木和建筑,我就会找一个好看的角度配合着阳光拍下来,这是我的减压方式” ,她说。当摄影变成一种爱好,叶颖林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发现了生活的情致。
她同样注重生活品质,读博再忙,她也不会用垃圾食品敷衍自己的胃口,更不会因为忙而蓬头垢面地出门。她注意穿搭,总是让自己看起来利落得体。 “在我身边很多读博士的朋友都活得都很精致,我觉得一个人的学历越高,思想就越精致,越细腻;目标也更明确,更懂得上进。很多女博士都可以做到学习生活兼备”,叶颖林说。她认为,精干、独立、富有责任心是女博士的主要特点。

于凤颖老师
和叶颖林一样,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的于凤颖老师也曾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读博之前,她对女博士的印象也与许多人一样,“就是那种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镜的呆滞模样”,她笑说。但是,读博之后,于凤颖发现女博士们和其他年轻女性并无二致,一样追求时尚,一样热爱新鲜美好的事物。读博时的于凤颖爱看书,爱看电影,爱旅游,并且练就了一手好厨艺。这些爱好现在仍伴随着她,在教学的间隙,她为家人洗手作羹汤,为侦探悬疑类的推理小说着迷,偶尔还看看综艺节目放松心情。
读博:与大龄未婚无关
最近,《知乎》上正热烈讨论着“你如何看待中国女博士剩女现象?”,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也怕女儿将大好青春花费在攻读博士上而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对此,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南明世老师和大学英语部语言学博士Anastasiia Morozova都认为,“女博士”和大龄未婚没有绝对关系。

南明世老师
在自己喜爱的日语教育专业上继续深造,是南明世选择到日本名古屋大学大学院读博的初衷。她说,日本也有大龄未婚的女博士,但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同样不乏已婚女博士和未婚的非博士,高学历与未婚没有必然的联系。她还认为,考取博士的确是一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的确可能耗费青春年华,但考取博士意味着你站在了专业的高点,是一件令人充满成就感的事。

Anastasiia Morozova 老师
Anastasiia Morozova来自俄罗斯,她表示,许多国家都存在女博士大龄未婚的现象,然而她的女博士朋友中有许多人已结婚生子,拥有美满的家庭。“因此高学历和未婚没有绝对的关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也有不同的追求”,她说。同时,Anastasiia Morozova也指出,即使获得了高学历,工作中女性依然面临着许多压力甚至些许轻视和两难的选择。对此,她说:“如果一位女性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那么她应该努力用事实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而赢得周围人的尊重。”
【记者手记】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女博士老师一路攀登学术高峰,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走近她们,了解她们,我们看到了她们博士光环下真实的自我。她们是一个高知群体,也是一个个美好的独立存在。她们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所有的女性:有梦想就要尽力去追寻。(记者 叶善恩 陈一苇 蔡宛彤 巫凤仪 张慧明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时间:Mar 9, 2017 9:46:00 AM
录入者:刘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