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日前,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宿久高教授做客我校博雅大讲坛,以“如何在日语学习中提高文化素养”为题,为我校师生开展讲座。
宿久高教授做客“博雅大讲坛” (彭格格 摄)
宿久高教授从“什么是文学”讲起,指出文学具有“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基本特点。他通过上世纪80年代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日本电影《友情》以及90年代在全国形成强烈收视反响的电视剧《渴望》为例指出,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首先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而评判文学作品的价值及其社会作用,“要从审美关系中,联系整个社会生活的历史进程来考察”。
针对流行文学的昙花一现性与当代年青人“浅阅读”习惯,宿久高呼吁大家“多看经典”,因为“文学是富含人文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积累。我们学习文学,阅读文学作品,正是为了培养人的人格修养,陶冶人的道德情操,了解人性的真善美,明了人生的意义和目的。”

讲座现场 (廖安琪 摄)
认识了什么是文学以及文学的意义,宿久高转而谈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日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如何在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加学生所学知识中的人文含量 ?这是我国日语教育面临的必须解决的课题之一。对此,他认为,大学生学日语不仅要掌握日语,而且要有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厚重感。具体可从四方面入手。首先,在阅读和学习课文时,要养成思考习惯,不仅要学习作为语言的形式和表层意义,更要思考其语言形式背后的文化、文学含义。其次,要主动地去查阅与作品相关的资料,了解作家的个人经历和创作活动、创作特色、表现手法以及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另外,多阅读,多背诵,增加人生的间接文学体验和积淀,伴随着积淀自然而然逐渐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再者,真正读懂和理解一部文学作品,需要生活和人生经验的积累,因此要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积累,认真地、细心地观察事物,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我校学生向宿久高提问 (廖安琪 摄)
讲座接近尾声,我校师生就文学书籍的选择、是否应该阅读原版著作等问题,向宿久高提问。他耐心解答,详细阐述自己的看法,赢得阵阵掌声。(东语学院 曹妍 林绮佳 赵晶晶)
时间:May 15, 2017 2:32:00 PM
录入者:刘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