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竞渡 视频直播海内外校友共享龙舟赛事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5-26浏览次数:1637

  又是一年端午,竞渡龙舟旗舞。擂鼓擂鼓,试看英雄谁数?5月24日至25日,我校第七届龙舟赛在文化广场边中心湖开赛。学校督学顾也力,党委书记黎冬,副校长杨永强、熊匡汉、杨励与师生共同观看龙舟赛。黎冬致开幕词,顾也力为龙舟“点睛”并宣布决赛开始。




师生竞渡赛龙舟 (卢思扬 摄)




顾也力督学宣布龙舟赛开始 (刘阳 摄)


  《广州日报》《信息时报》《新快报》《羊城晚报》等多家省内媒体到现场报道赛事。


团结拼搏 划出昂扬斗志


  本届龙舟赛共有21支学生队和9支教工队参赛,分别角逐学生男子组200米直道竞速、女子200米直道竞速、男女子混合200米直道竞速以及教工男女子混合200米直道竞速。每条龙舟承载12名队员,包括鼓手1人、舵手1人、浆手10人。



比赛紧张激烈 (钟晓晴 摄)


  决赛当天,每当发令枪一声响,三条赛道上的龙舟如箭离弦,振奋人心的鼓声也随之响起。伴随着鼓手的鼓点与口号,队员们奋力划桨,然而当天风大且风向转变,冲向终点意味着逆风而行。掌控龙舟方向因此变得格外困难也格外关键 ,取胜决定于舵手。2015级的方泽奇是学生男子组冠军队伍——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的舵手,他自幼生长在水乡,八九岁就接触龙舟,具有出色的水性和良好的方向感,经过一月余的训练,他的掌舵本领更加自如。“相信自己的实力,胜利也在意料之内。”夺冠后的方泽奇充满自豪地说。




力争上游 (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摄)


  虽然参赛队伍不如学生组众,但教工组的比赛同样激烈。有各自的学生沿着湖畔助威,老师们划起龙舟更加全力以赴,最终,后勤工会以6秒优势获得冠军。这支冠军队伍的舵手王泽学已是连续7年参加我校龙舟赛,是位名副其实的“老舵手”。在长江边长大的他对龙舟自有一番独到见解:“大海航行靠舵手,致胜的秘诀就是龙舟应该头轻尾重,这样才能轻便地往前划。”因此,他认为舵手的责任在于掌握船的方向,更在于合理分配浆手在船上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船稳健、轻快前进。




为龙舟赛拼了! (唐秀萍 摄)


  本届比赛还涌现了一位“灵魂鼓手”——来自保卫与中文工会龙舟队的唐华。他担任队伍的鼓手,敲击动作轻快、鼓点密集连贯、鼓声如雷贯耳,因此在所有参赛鼓手中格外具有辨识度。更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比赛中擂鼓的投入与忘我,“灵魂鼓手”之名也因此而来。对此,唐华一笑,他说,鼓手的首要职责是掌握好节奏,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保持专注,而自己专注才能保证队伍动作的整齐划一,保证比赛节奏不受其他队伍干扰。


网络直播 海内外校友共赏龙舟赛事


  “我来中国三年了,今年是我第一次观看赛龙舟,很感兴趣。”我校俄罗斯外教Mariia在广州日报全媒体平台网络直播节目中兴致勃勃地说。她的汉语表达流利自如。此次她不仅是观赛者,更参与了广州日报对我校龙舟赛进行网络直播的主持工作。


 


 


俄罗斯外教Mariia担任龙舟赛网上直播嘉宾主持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


  近年来,我校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总能吸引广东省内媒体前来报道。今年,广州日报依托自身成熟的网络传播平台,对赛事决赛进行了现场直播,而赛后回放观看人次也已破万。我校龙舟赛已然不再是校园学子独享的盛事,毕业多年在世界各地生活的南国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得以通过直播感受现场比赛的激烈与精彩。




黎冬书记接受采访 (刘阳 摄)


  在直播中Mariia谈到,虽然俄罗斯也有划船比赛,但大多是单人项目,没有中国龙舟这样的团队比赛,“这样的比赛考验团队合作精神,我想这就是龙舟精神吧!”Mariia观看龙舟赛,想了解这项传统活动背后的历史文化,更想为她的学生加油。


  方小龙是来自美国的外教,决赛开幕前他早早拿着相机在湖畔等候,这是他第二次观看我校的赛龙舟。“每次看,我的心跳都会随着鼓点激烈跳动!”方小龙认为,团队合作精神是龙舟赛的关键,需要船上十二个人一条心,往一个目标努力。同时,他也提到中美文化在龙舟赛上的差异,美国人也组织龙舟赛,而且龙舟从外观上与中国差异不大,但美国人把划龙舟当做一种竞技;而中国的龙舟赛体现文化传承,让人在观赛中感受到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参加南国的龙舟比赛。”方小龙笑着说。


齐心协力 为比赛护航


  赛场热火朝天,场外也发生着一个个暖心故事。


 



师生共同观看龙舟赛 (钟晓晴 摄)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辅导员范悦把装满饮料的手推车推到本院参赛队员面前时,同学们的惊喜溢于言表,大家觉得自己的学院是如此贴心。范悦表示,比赛不问结果,队员们只要全力以赴就已足够,而给予同学们最大的支持与关心是每个老师、每个学院应该做的事。

 



岸边加油的小观众 (唐秀萍 摄)


  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组织了强大的拉拉队,学院领导亲临起点线为出战决赛的同学们和老师们助威。男女混合组浆手罗颖表示,队友之间的团结和拉拉队同学们的鼓舞,让人更加体会到,出战龙舟赛凝结了整个学院的力量。因此,为了经济学院全体师生的荣耀,每个人都不约而同要拼尽全力。




营救落水队员 (唐秀萍 摄)


  教工组决赛中出现了惊险一幕。当时,实力相差不大的三支参赛队伍即将完成半程较量,突然,公共课教学部与图书馆工会代表队的龙舟倾覆。全场观众惊叫声起的同时,两艘救生艇已经迅速赶到。事后,队伍中图书馆工会的老师回顾说,落水瞬间刚刚想到“怎么会落水”自己就已经被救援人员托住,一切及时得让人没有余地去想怎么办,更谈不上害怕。比赛全程在湖边巡视的保卫处黄桂森处长表示,历届龙舟赛都制定有救援应急预案,并且在赛前对救援队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做到对种种可能发生的险情“有备而来、应对自如”,比赛过程中救援艇始终跟随比赛船只,保证意外发生能及时施救。参与救援的一位保卫处不愿透露姓名的救生员说:“赛前我们都清楚地知道有哪些状况可能发生,发生了要如何行动,比赛过程中我们也是时刻绷紧了弦,所以船一翻,我们立刻行动,保证了有惊无险。”


水花飞溅 传递龙舟精神


  “团结一致,力争上游;永不言败,风雨同舟”龙舟赛场外拉起的横幅似乎是对我校龙舟赛事所传递精神的最佳凝练。一年一度,在训练中同甘共苦;在赛场上团结拼搏;在场下全力支持。学生与老师之间、各个部门单位之间在筹备与竞技的过程中,劲使到一处,心走到一起。




同舟共济传递龙舟精神 (新快报记者夏世焱 摄)


  2016级英语1班黎铭棋是英语语言文化学院代表队的浆手,他说:“一个队伍如果没有整齐划一的动作就很容易撞桨,这需要高度配合。如果只是顾着自己划而不与队友保持同样的节奏,船就划不远。此外,我们也要根据鼓手的节奏来调整速度,所以团队合作很重要。第一次参加赛龙舟,从训练到比赛,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了什么是集体主义,如果你问我怎么理解龙舟精神,我想,龙舟精神就代表着集体主义与团结协作”。




龙舟赛顺利举行有许多幕后工作者付出的努力 (刘阳 摄)


  顾也力表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应该弘扬和继承龙的精神——团结、奋发、向上。龙舟比赛表面上是一种体育活动,本质是体育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他强调,团结合作的精神在龙舟赛中至关重要,我校每年举办龙舟比赛,目的就是通过竞技激发师生们的团队意识,并引导大家将团队精神发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龙舟赛期间,恰好来我校做专题讲座的中国驻乌克兰原特命全权大使张喜云也到现场观赛,他赞赏道:“赛龙舟的确是南国商学院独特的亮点。” 在他看来,赛龙舟得到学生积极参与,本身就是一个育人的过程,不但锻炼了同学们的体魄,更磨练了意志和集体凝聚力,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校园中得到传承与升华。






颁奖典礼 (徐文卿 摄)


  “龙舟赛乐趣横生,即使撞了船,翻了船,也是乐趣所在。”本届龙舟比赛的计时裁判长陈接华老师在赛后如是说。他认为,举办龙舟比赛的目的不仅是让我校师生感受到竞技比赛的刺激,而图开心与乐趣,打造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当记者问及他是第几次参加龙舟赛的举办时,他开心地竖出五根手指。他表示参加了那么多次龙舟赛,除了想传承与弘扬“端午节,划龙舟,敲龙鼓”的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希望同学们留下珍贵回忆,让他们在毕业很多年后还能够想起自己在学校里参加过的龙舟赛,能够回味起当时的校园以及同学情、师生情。


(记者 陈一苇 陈敏仪 邵玺诺 江诗琪 郑湘谕 巫凤仪 龚瑶 陈颖榆 陈莹)


附:获奖名单

男子组总分前三名: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女子组总分前三名: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混合组总分前三名: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团体总分前五名: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优秀组织奖: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教工组前三名:后勤工会 保卫、中文工会 公共、图书馆工会

教工组“优秀组织奖”:公共、图书馆工会 国际经济与金融工会 东语、信息工会

 

时间:May 26, 2017 5:12:00 PM   

录入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