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龚瑶 邵玺诺)9月10日上午,2017级新生入学教育在文化广场举行,副校长熊匡汉担任主讲人,为新生解读“大学生活的意义”以及如何过好大学生活。
新生入学教育讲座现场(何嘉颖 摄)
“我们都想把生活过得有意义,那如何才算有意义?”熊匡汉以问句开场,并从《生命的意义》一书中作者自述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而展开,引发对生活是“追求幸福享乐还是事业的成功”问题的深入思考。他列举了钱学森等科学家为国家贡献的报国壮举,勉励大学生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勇于追求生命的意义。
谈到“大学”,熊匡汉简述了大学的外延和内涵,用一系列数据说明在众多高校中,二本本科是少数,能进南国学习的学生仍是精英,是高校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过渡的精英部分,以此鼓励南国学子树立自信,认清自身价值。他引用《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来阐述大学的内涵,“大学,是人类文化的高地,城市智慧的心脏”、“高端人才成长的摇篮”,在他看来,没有中国的现代大学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因为大学对国家现代化起着“基础支撑与引领并重”的双重作用。

熊匡汉副校长解读大学生活的意义(林裕多 摄)
“大学有四个功能,即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熊匡汉认为,大学的重要使命,是利用人类智慧所发明和总结的最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把普通人培养成专业的高水平人才的过程。他希望南国学子利用好大学资源,把握大学时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
为了让大学生活过的有意义,熊匡汉建议新生要做到“六好”、“两不”、“一担当”。首先,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听好课之外,还要“读好书,交好友,做好事,炼好体,游好地”;其次是不做傻事,更不要做坏事,明辨事理;除此之外,还要有责任担当,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拥有“寄情国校家,处处展风华”的家国情怀。
讲座结束后,2017级财务管理专业的李同学告诉记者,听了熊校长讲座后,深受启发,决心努力发掘潜能,好好把握大学四年的青春时光。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专业的陈浩然表示,将珍惜校园时光,多学习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社会有用的专业技能,希望自己不辜负学校和社会的培养。
时间:Sep 11, 2017 4:36:00 PM
录入者:陈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