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人工智能时代,学外语的你竞争力何在?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0-13浏览次数:1543

  近日,校园里“随时随地讲外语”的氛围浓厚,总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围坐在一起学外语或全班同学晨读外语的场景。也有人或许会产生质疑: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人工智能翻译上线,还需要这么用功地学习外语吗?

 
人工智能翻译现状
 
  人工智能翻译的出现,给外语学习者和从业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现阶段,各种智能翻译机器频出,谷歌研发的人工智能神经机器翻译系统(GNMT)对人类语言的应用和转换上已经达到人的翻译水平,而在将法语翻成英语或将英语翻成西班牙语时,GNMT和人工翻译不相上下。科大讯飞推出的一款名为“讯飞晓译翻译机”的产品,用不到3000元的价格,就能实现“英中”“中英”即时互译,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人工智能翻译日趋进步(图片来源于网络)
 
  去年,腾讯推出一款实时语音翻译APP——“腾讯翻译君”,它是一款以AI内核驱动的翻译产品,常规功能包括翻译词句、生词本和拍照全篇翻译。目前实时语音对话可以支持中文、英语、日语、韩语多种语言,且服务完全免费。
 
  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也日趋进步。那么,人工智能真的能胜任外语翻译吗?
 
人工智能不能胜任外语翻译
 
  众所周知,机器的任何输出都需要有相关数据的输入,这是一个硬循环,并不具有创造性。以“腾讯翻译君”为例,记者试着输入门牌“学校车队办公室”,翻译结果为“school fleet office”,而学校英语教师翻译为“school Bus service”(校车服务),从语境来看,后者明显更胜一筹。由此可见,目前人工智能在创造性和语言本身的多彩化方面并不尽人意。
 
  因为语言不是词汇和语法堆积起来的代码,人类的语言交流带有情感性和随机性,甚至有文化差异导致的表达特色、文学作品的艺术性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千变万化,而这也是语言本身的魅力,这是翻译机器难以企及的。
 
  就算未来的科技真的达到了人工智能,根本区别是人能在翻译中把阐述者所处的环境与态度都呈现出来,而机器永远都是标准的播音腔。
 
多一门外语就是多一种思维方式
 
  在很多繁琐重复的工作逐渐被机器替代之后,未来人类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深入思考和创新创造,而思考力和创造力又与一个人的眼界、阅历和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当你与一个不识字的人聊天,你会发现他的思维很局限,你得用最简单的词汇才能跟他沟通。因为你读过很多书,能看到、想到的东西比他广阔得多,因此你也拥有更多机会。当你掌握多一门语言,便又开启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人工智能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春运时,不懂上网的人想买车票,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大早起床去车站排队通过售票员买票,排半天还可能被告知票已售罄;而一个会用互联网的人,只需要玩玩手机,动动手指,所有车程班次的情况便了如指掌,他能快速且有效地买到自己想要的车票。
 
  同样的道理,当你不懂外语时,你可以借助翻译工具“曲线救国”来获取信息,还不一定正确;但当你懂外语时,你只要正常生活,那些外语资讯信息就能自动进入你的视界。
 
  一种语言是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丰富的思维方式能带给你很多创新的灵感,这种能力是植根于你的大脑中的,也是机器提供不了。
 
人工智能时代,对外语学习有更高要求
 
  人工智能翻译的出现,对外语学习者和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你的翻译只是机械地把内容换一种语言复述出来,那么谁愿意花重金去请你做翻译,毕竟翻译机器的费用不会高过聘请专人翻译。
 
  而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未来的社会会更注重客户体验,软性的服务质量会变成衡量选择的重要标准。假设你是一个语言能力精湛的翻译人才,又有丰富的文化视野和社会经验,请你做翻译和一台冷冰冰的翻译机器相比,相信明眼人都能感受到个中区别,这就是未来外语学习者的竞争力所在。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机器无法替代 (资料图片)
 
  因此,良性的外语学习在未来社会只会越来越重要。毕竟,在诸多软件辅助的学习环境下,想要在众多的语言学习者中脱颖而出,只会记忆单词、模仿句型和写作模板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有优秀的“嘴上功夫”。
 
人工智能时代,让外语能力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虽然现阶段人工智能还无法完全取代人工,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时代不断地在发展,科技不断地在进步,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切实提高外语学习者的核心竞争力是许多教育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以我校全面推行外语教学改革为例,学校以“随时随地讲外语”作为抓手,在全校师生中推广。个中的原因很明确:语言不是束之高阁的收藏品,而是融汇在柴米油盐中的日用品。只有养成随时调用的习惯,随时随地讲外语,在熟能生巧之后,才能真正锻炼大脑的灵活度,激发思想的多维化,将其转化为外语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才能拥有核心的竞争力。
 
 
在随时随地讲外语中提高外语能力 (钟晓晴 摄)
 
  营造良好的外语语言氛围,集体晨读、师生交流会、各种外语角等,让外语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也利于师生之间的学习反馈,促进良好的教学循环。
 
  随时随地讲外语,用外语的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是人与机器的不同。告别“哑巴外语”,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视听说悟”全面发展的外语学习者,造就国际化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指日可待了。 (记者 陈汝佳)
时间:Oct 13, 2017 3:17:00 PM   

录入者: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