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大讲坛】中国前驻冰岛大使张克远带师生领略“冰与火”的国度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1-22浏览次数:1659

    本网讯(记者 叶斓 实习记者 冯希雯 刘嘉桡)冰岛,一个隐秘在北纬64°令人陌生的岛国,却在今天的博雅大讲坛第41讲中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11月21日,中国前驻加纳、冰岛、马耳他大使张克远在学术报告厅C201带领师生领略冰与火的国度——冰岛。此次讲座由副校长杨励主持。

 

冰火两重天,齐奏极地之歌
 
    “本来是给大家介绍冰岛的情况,不小心把冰岛的寒冷天气带到了广州”,张克远以幽默风趣的开场,向同学们介绍了冰岛的地理地质特点、历史与政体等基本情况。他首先从冰岛的地理位置讲起,并结合他曾在冰岛当大使时拍的图片,一一向同学们阐述冰岛气候特点、冰岛语以及冰岛地理地质特点,生动形象地帮助在座师生了解这个陌生而遥远的国家。
 
 
 张克远为师生开讲博雅大讲坛(陈卓 摄)
 
    “为什么说冰岛是冰与火的国度?”张克远解答道,远古时代冰岛曾被冰川全部覆盖,目前境内仍有8000平方公里的冰川,欧洲最大的冰川——瓦特纳冰川位于冰岛南部。“冰岛境内有100多座火山,其中20多座是活火山,频繁喷发,所以说是冰与火共存”。他以冰岛的谚语:“你在森林里迷路了吗?站起来吧!”告诉在座师生,这里是冰川地貌和火山地貌的博物馆,不仅全岛遍布火山岩,地形支离破碎,冰川遗迹也随处可见。
 
    冰岛冬季常常看到其他地区难得一见的风景——极光,张克远感慨道,由于极光的实际亮度很弱,只有在晴空万里和晚上足够黑的情况下才能欣赏到。
 
神游冰岛,何其美哉
 
    介绍完冰岛的基本情况后,张克远转而谈到冰岛的历史起源、政体类型和经济情况。谈及冰岛的历史,张克远结合地图并引用了一个有趣的传说:冰岛人发现冰岛这片土地很适宜宜居,为了防止后来者也宜居过来,就将冰岛取名为冰雪之地(Iceland),而把后来发现的另一片寒冷的不毛之地称为绿色之地(Greenland),也就是格陵兰岛。通过幻灯片展示,张克远展示一片露天的河谷地——冰岛古议会遗址。他解释道,冰岛实行代议制民主政体,自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议会制的国家,因此千年以来,冰岛内部很少发生武装冲突。同时,冰岛实行高税收、高福利政策,国民享受从摇篮到坟墓的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保障。张克远讲述他曾在冰岛生病,受到了冰岛人民的热情帮助以及政府给予的医疗保障,即使是居住在冰岛的外国人也能享受到部分福利。
 
 
讲座现场(罗子恒 摄)
 
    张克远引用11月3日南方航空因旅客大出血迫降冰岛的新闻,提及冰岛高水平、医疗设备先进的救护水平。结合冰岛近年的经济发展状况,他分析了冰岛地热开发与利用、水力发电、电解铝业、生物制药、假肢配置等主要产业。
 
    虽未去过冰岛,张克远精彩的演讲却带领在座同学神游冰岛一番,仿佛身临其境,何其美哉。
 
探文化与开放,分享极地研究思考
 
    在讲座中,张克远用照片表达了他在冰岛参加节日的感受,冰岛人特别是男人一般不苟言笑,他们内心热情却不大会表现出来。冰岛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人均创作量和阅读量稳居世界第一。1956年,冰岛作家拉克斯内斯创作的乡土小说《萨尔卡·瓦尔卡》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他形象描述冰岛的战略地位和对外开放后,现场师生深刻了解到冰岛积极与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并为倡导发展北极海洋运输所做出的努力。
 
    中国与冰岛于1971年12月8日建立外交关系,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在冰岛经济危机时,中国为冰岛提供货币互换以解决冰岛的燃眉之急。在出任冰岛大使期间,张克远时常听到冰岛人对他说,中国是真正的朋友。
 
    浅谈冰岛的基本状况后,张克远分享了他对极地研究的思考。他认为,极地研究要讲究实效和实用,重点在于开展中国与北极国家间合作可行性研究方面,加强对包括冰岛在内的极地国家的研究并与冰方及沿途国家合作。张克远强调,开通中国远洋运输的北极航线,可以将中国东部沿海到西欧的海上航线缩短三分之二,节约运输成本,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北冰洋是块尚未开发的宝藏,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国家战略需要我们的辛勤的工作和贡献。”他这样说道。
 
 
    又讯 张克远大使于11月21日上午,与我校极地研究中心的教授们进行了一次学术交流,就我国极地研究的现状作介绍,并就我校极地研究方向进行了指导。
 
 
 
座谈会现场(陈汝佳 摄)
 
 
时间:Nov 22, 2017 6:05:00 PM   

录入者:陈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