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龚瑶 实习记者 林钿 冯钰婷)天然竹制为底,卵石错落,绿叶为垫,全套白瓷茶杯置之,泻一席芳华,拂二两绿叶,掷三四桂圆。王昌龄《采莲曲》中“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跃然桌上。2015级涉外文秘班的杜子新和2016级会计专业的王耀苍作为该茶席作品的设计者,通过如此巧妙布置,展示了其素雅为主,自然宁静的茶文化理念。
8号作品 荷叶罗裙(李敏怡 摄)
12月7日下午,学校第一届茶席设计大赛在茉莉茶舍的尊师阁长廊举行。本次大赛旨在以新颖的创意通过茶、茶器、铺垫、空间等相关元素的巧组妙合和美学空间设计,形成独立主题的茶艺整体,从而将茶文化、茶礼仪、茶艺术等方面融入到大赛,更好地展现中华茶文化优秀传统的内涵。

9号作品 曲水流觞(茹诗卉 摄)

参赛者展示(茹诗卉 摄)
比赛还未开始,便陆陆续续有同学拿着自己的参赛工具到场准备。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茶具一一拿出,在桌子上开始了自己的设计。每个小组1-3个同学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为茶席增色添彩。不多时,16组参赛选手全部设计完毕,同学们将个人创意融入到了各自的茶席之中。日光氤氲,湖波微澜,一幅幅茶席有如画卷渐渐展开,熠熠生辉。四茶杯线性平行排放,枕一竹席,干花几许,如此简约的对称布局,质朴而不失茶意。来自2016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伍书铭和他的小组成员奉上了以“平常心”主题的茶席设计。“喝茶能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忘却生活上的烦恼,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以及如何去对待家人与朋友。在我所选修的茶文化课上,一位老师讲到了佛教的‘禅’,即保持一颗平常心。”

1号作品 平常心(李敏怡 摄)

9号作品 曲水流觞(李敏怡 摄)
略踱几步,一席清雅之风扑面而来。第6号参赛小组以一席“返璞归真”阐述她们对茶性“璞”与“真”的理解。她们采用传统中心结构式,竹席之下,麻布为底,三两茶点盛于竹编织品中,点缀的绿色盆栽给人以赏心悦目。他们的创意表达了当今浮躁的时代下人们渴望回归淳朴生活的心愿。“抱道守真,这也体现了当下应该要有的生活态度。‘和茶理,顺茶性’,这是我在学习茶文化后最大的感悟吧。”拐角顾望,却是曲水流觞,蓝绿色古风纱裙犹如流水泄下席面,淡绿瓷杯之内有两三红鲤,悠然游晃。一汉服佳人手持轻扇,待旁说茶。据了解,该参赛组名为“思渊”,意即“杯中鱼儿思其渊,如人之思其友,今吾得挚友,如鱼返其渊”,佳人于众如是阐释道,“如鱼得水,如人好茶,其喜洋洋矣”。

4号作品 随心 (茹诗卉 摄)

6号作品 返璞归真(李敏怡 摄)
踱步几许,15号席台上红枫叠翠,沉香袅袅,公道杯与茶盏成大雁形状,暗喻“大雁南飞”,茶巾、茶道组、茗炉、左置茶洗以及金黄色茶点摆放齐全,暖茶入人心,如此交相辉映,在夕阳的余晖中尽显温情。其主要设计者是来自2016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黎雯雅。据她透露,这些茶艺品大部分取自她茶风浓厚的家庭,而她本人也深受茶文化熏陶,平日常常在宿舍与舍友一起喝茶。“虽然茶总与绿相联,但我以‘叠翠流金’为主题是体现晚秋时节品茶能给人带来的成熟、平静与祥和的独特享受。”名为“得闲饮茶”的第15组以落叶归根为主题,铺绿芭蕉叶为席、以盖碗与公杯为中心、将落叶作点缀,展示了深秋的另一种唯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此刻一杯清茶,氤氲香气萦绕鼻根,品深秋更有的别一番韵味。队友许友芳坦言:“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是参加本次比赛最大的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吸收了不少的知识,也认识了很多非常有涵养的人,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大学校园里推广茶学文化,在当今比较浮躁的风气下,饮茶可以让人安静地思考未来与对错。”

12号作品 叠翠流金(茹诗卉 摄)

11号作品 婉兮清扬,自成馨逸 (茹诗卉 摄)

15号作品 落叶归根(李敏怡 摄)
据悉,本次比赛参赛者多为中国茶文化理论选修课上的学生,他们满怀对茶文化的兴趣与热情,在接受理论教育后各自对“茶文化”获得了独到的见解,于是报名参加了这次茶艺实践,通过作品展现主题,传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在比赛接近尾声时,茉莉茶舍的指导老师姜智力、中国茶文化理论课授课老师蔡海云等作为评委,在各组代表阐述作品时加以点评、提出问题,更深层次地对茶席设计进行点拨。最后,第八组“荷叶罗裙”主题的茶席设计斩获茶席设计赛一等奖。第九组和第十二组获二等奖,第一组、第六组、第四组获三等奖。

姜老师点评作品(茹诗卉 摄)

老师与冠军队伍合影(茹诗卉 摄)
本次比赛旨在让更多同学领略中国的茶文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高校文化和环境育人的功能。

大合影(茹诗卉 摄)
时间:Dec 11, 2017 5:01:00 PM
录入者:陈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