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首期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专题讲座圆满结束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4-13浏览次数:1137

    本网讯(记者 陈汝佳 陈家宏 方尔雅 吴颖陶)4月11日下午,我校第一期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专题讲座第三讲、第四讲在C202举行,学校各党总支部、直属支部以及基层党支部的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由党委书记、副校长黎冬主持。

 

 

与时俱进,充分参与,学习“两会”精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冯益谦教授担任专题讲座第三讲的主讲人,他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学习“两会”精神体会》为题深入解读全国两会精神。
 
 
培训班现场(罗子恒 摄)
 
    讲座伊始,冯益谦介绍了2018年全国两会的代表人数,2980名人大代表中,新代表超过2200名,占到了近75%;2158名政协委员中一半以上是新面孔。
 
    冯益谦解说,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宪法修正案》中有5个突出点,一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了宪法;二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了宪法;三是将“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写进了宪法,这对将绿色发展理念更深入地植入人心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四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进了宪法;五是明确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时要对宪法公开进行宣誓。此外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使廉政建设有了制度保证。他认为,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国家要强盛,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领导人不能高高在上,要与人民紧密联系,才能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冯益谦解读“两会”精神(陈家宏 摄)
 
    冯益谦详细解读了今年两会的七大新看点:两会“新面孔”多、政坛“新阵容”、机构“新改革”、发展“新目标”、《宪法》新修订、反腐“新机构”、代表“新通道”等,让与会者感受到了两会展现出的新风尚、新气象、新创举。此外,冯益谦总结了两会的十大热点问题与在座人员进行探讨,如反腐斗争、社会保障、教育改革、医疗改革、脱贫攻坚、住房制度等。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冯益谦中重点提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启动,他从世界三大知名经济湾区——旧金山大湾区、纽约大湾区和东京大湾区的经济总量、人均总值、贸易量以及幸福指数等与规划的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景不可估量。
 
    冯益谦旁征博引,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充实的研究成果,让在座者深刻认识到全国两会的重大政治意义。
 
 
聚焦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共建文明校园之路
 
    专题讲座第四讲,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付鸿信担任主讲,他以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对策为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做好校园网络舆情应对工作。
 
    付鸿信指出,高校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发展在高校的具体反映,是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网络平台或校园网络空间内,通过多种多样的互联网渠道对其所关心的或与其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件、政策、新闻等表达的个人看法、意见、态度、情绪,从而汇集而成的信息集合。由于互联网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全球性等特点,网络舆情的产生和传播速度相较传统舆情得到大幅提升,影响广度和深度亦显著增加。特别是当下,基于微信的强大功能,我们已走到了自媒体时代,传统舆情与当下网络舆情的应对方式方法和理念,有了本质的区别,应引起全体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付鸿信分析校园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陈卓 摄)
 
    因此,建立健全学校网络舆情工作机制有利于及时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意见和诉求,维护校园环境的安全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网络舆论生成与传播有其自身运行发展的规律。总体来看,网络舆情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四个环节:舆论形成期、网络传播期、网下冲突期和舆论消退期。为了提高舆情工作的主动性,有效规避消极舆情的影响,必须对网络舆论生成与传播规律有清醒的认识。付鸿信详细讲解了网络舆情各阶段的应对措施。
 
    如何做好下一步网络舆情的防控工作,付鸿信指出,主要是要解决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的问题。我校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舆情应对的工作机构和网络,明确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校园内各自媒体的管理,对校园网络舆情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要做到快速反应,积极引导、全面沟通,妥善处理,达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的目标。
 
    培训班的学员纷纷表示,通过听取专题讲座,他们不仅提高了对党务工作的认识,也提升了解决热点问题的能力,学到了处理党务工作的具体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树立了信心。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第一党支部书记乔璐璐分享了她参加培训的收获。她说道:“在处理高校舆情时应将时态控制于开端,及时与学生交流、感受学生思想上的变化。与学生平等交流是控制恶劣事件延伸的好的方法。”她认为,作为一名老师,除了传授知识,还应该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样也有利于构筑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时间:Apr 13, 2018 4:44:00 PM   

录入者:陈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