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教职工培训:立德树人 争做“四有好老师”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9-08浏览次数:992

    本网讯  9月7日,为期三天的教职工培训圆满落幕。本次培训分别围绕师德师风建设、校史校情、教学管理、教学方法、行政管理等主题展开,引导教职工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党委书记黎冬主持开班仪式。
 
 
黎冬书记主持开班仪式(谢丰 摄)
 
 
 
    何艾兵:遵守《十项准则》,争做“四有好老师”
 
    副校长何艾兵以“从遵守《十项准则》,争做‘四有好老师’”为题,列举了教师师德师风现状中违反十项准则的典型案例,引出师风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何艾兵指出,学习贯彻《十项准则》要坚持做到6点,即:扎实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的认识;认真部署,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落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化的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及失范行为处理办法;严格管理,把好教师入口关;强化考核,改革师德考核方式方法,各项评先评优评奖以及职称评审,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度;落实责任,严肃查处,严格追究。
 
 
副校长何艾兵作主旨讲座(谢丰 摄)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何艾兵认为,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明确了教育的本质任务,贯穿了教育全过程,也明确了教育的根本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着、影响着学生,就像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一定应在道德和人格方面能够发挥表率作用,因而涵养高尚的师德师风尤为重要。他希望,南国的教职工都能够争做有理想信念的引路人、争做有道德情操的燃灯者、争做有扎实学识的教书匠、争做有仁爱之心的筑梦人。
 
    主旨讲座结束后,新入职教职工对“四有”好老师认识进行研讨。他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阐述了“四有”好老师的深刻理解。
 
 
新入职教师参加团体心理健康活动(曹婼喧 摄)
 
 
 
唐晓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唐晓敏教授以“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他从教材的选择与处理、提前备课与一生的备课、教学的情境性与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学差错的纠正、“奉献”与自我成长和接受新任务的意义等方面激励教师们不断成长,实现自我提升。
 
 
唐晓敏教授激励教师们不断成长,实现自我提升(谢丰 摄)
 
    “备课是一生的准备。”唐晓敏认为,一生的准备在于平日的积累,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游刃有余。他建议教师:如果要讲授一章内容,除了教材之外,还可以搜集所有关于这一内容的相关论文,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同时,把严肃的理论和与当下轻松的例子相结合会更利于学生的思考。“备课不是找材料,而是安排材料。”唐晓敏补充道:老师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要坚持阅读,还要在阅读过程中树立积累意识,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这样也方便备课的时候能够迅速查找资料,从而安排好上课的内容。
 
 
周凌:信息化教学的探索实践
 
    “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混合教学与混合式教学”“金课与水课”是管理学院周凌教授抛出的关于信息化教学的4组热词。从热词的解读,到课程的教学设计、资源配置和媒体组合,再到改革考核方式,周凌深入浅出地分享了信息化教学的经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注个体、因材施教的信息化教学观念改革迫在眉睫。”周凌认为,信息化的环境能为个性化的精准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而成功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中有不同的收获,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周凌教授分享信息化教学的经验(谢丰 摄)
 
 
   除了讲座以外,教育技术、行政工作、辅导员工作、学校管理制度等专项培训也有序开展,为教职工能力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常务副校长赖志立作校情校史教育讲座(谢丰 摄)
 
  常务副校长赖志立表示,本次培训历时3天,时间安排科学合理,培训内容充实,主题多元,形式丰富,涵盖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心理健康等多方面。他希望全体教职工能通过培训,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在新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宣传科 曹婼喧 通讯员 教师发展中心 谢敏华)
 
 
  
 
 

 

时间:Sep 8, 2019 3:58:00 PM   

录入者:曹婼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