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新闻】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谢志华教授来校讲学 传授“金师”炼成秘籍

录入者:谢丰发布时间:2020-01-09浏览次数:1074

本网讯 18日下午,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谢志华教授应邀来校讲学,围绕怎么成为“金师”这一主题分享学术观点。董事长丁小军、执行校长王华、副校长赖志立、赵晨与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教职工共同聆听了讲座。讲座由赵晨主持。

讲座现场(曹婼喧 摄)

讲座伊始,王华校长为谢志华教授颁发聘书,并介绍其求学、工作经历。谢志华教授特聘为我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两学科首席教授,聘期为三年。

副校长赵晨主持讲座(曹婼喧 摄)

为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及《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2020年定为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年。《意见》对准的是部分教授重科研轻教学,甚至不“教”不“授”的问题,缘于消除“水专、水课、水师”,打造“金专、金课、金师”的迫切要求。

以此为契机,谢志华围绕“金师”这一主题,和大家讨论了“大学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他认为,教师应该从认知世界、表达世界、创新世界这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谢志华指出,创新世界分为三种创新,一是对原有的概念定义进行补充,是对原有理论知识添加新的条件或结论,属于最基本层次的创新;二是批判性创新,推翻原有的理论创立不同于原观点的新理论;三是原创性创新,是全新的创新,70%的原创性创新来自古人类。谢志华列举了大量实例,说明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指出批判性思维是做学问的起点。他强调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环境下,要培养学生在认知世界和表达世界的基础上,重视自身创新世界能力的提升。

颁发聘书(曹婼喧 摄)

谢志华还提到,目前存在的三种教育模式:知识吸纳型教育、知识应用型教育和知识创造型教育。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出“知识吸纳型教育”的教育理念是错误的这一观点,他认为,该教育理念导致的结果是所学知识的严重遗忘。而知识应用型教育强调应用环节,但不能理解成重复操作型教育,学生操作能力强不等于应用能力强。他说,基于教师课堂教育的知识不能与现实脱钩,巧妙地为学生搭建场景教学,才能做到“学生能操作,而且还能创新地操作。” 创新并不限于“大理论、大思想”,精细环节的创新亦不可忽视。社会之所以能精细化,正是因为存在千千万万精细化的创新。

谢志华特别讲解了知识创造型教育的两个特征,即场景化教育和问题导向教育。场景化教育就是教师将自己所见到的场景传播给学生,将学生带到场景的世界,理解其中,遨游其中。问题导向教育则强调对存在的理论概念、场景现象追问“为什么”。他说,教育的变迁包括“过去的专业教学向跨界教学转换,过去的结论性教学向问题导向教学转换,过去的知识型教学向场景化教学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应清楚知识不是学习的目的,通过知识的学习了解知识背后的场景,才是学习的目的。

谢志华教授的讲座,信息量大,教师们听得非常投入。他满怀激情,幽默不失风趣,彰显了学者的大家风范,教师们纷纷表示受到启发,受益匪浅。(记者 曹婼喧 夏祥琴)

 

谢志华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会计学教授、博导、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贸易部有突出贡献专家、财政部会计名家、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入选者、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和会计准则咨询专家、商务部政策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会长、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消费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审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理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联合委员会常务理事和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全国三十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授、研究员。担任国内核心期刊《会计研究》《审计研究》《财务研究》《中外管理》《中国管理会计》《注册会计师》等十多家刊物的顾问、编委会主任、副主任、编委。担任北京首都流通业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北京国有资产协同性创新中心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