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6日,为期三天的教职工培训圆满落幕。本次培训分别围绕师德师风建设、校史校情、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等主题展开,为教职工提供了一桌丰富的知识盛宴。副校长何艾兵主持开班仪式。
培训会现场(谢丰 摄)
副校长何艾兵主持开班仪式(谢丰 摄)
会议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张青兰教授,珠江学者、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春利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刘波教授,全国护士执业考试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护理学专业临床学术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史瑞芬教授,先后围绕师风师德、课程过程性评价、线上教学和课堂思政等主题,作专题讲座。
张青兰教授:教育兴则国兴兴国必先强师
张青兰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教师的重要论述为中心,引出当代教师所处的时代背景,阐述了当代中国对大学提出的三方面要求。一是心怀教育强国梦,即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二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中国大学应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可以借鉴先进的经验,但必须符合中国国情,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兴国必先强师,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建设高素质教师团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张青兰分享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谢丰 摄)
如何成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高校教师,张青兰认为,一是要牢记师德规范,谨遵《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二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热爱学生;三是向模范教师学习;四是提高教师道德修养,要理论联系实际,知与行相统一;五是严于解剖自己是高校教师,做到“致知”“内省”“践履”“慎独”。
赵春利教授:对待学生,惩罚要少一点,奖励要多一点
赵春利教授以自己的教学改革项目——以“口语表达学”多模态案例库建设与应用为例,通过课程教学日历、教学大纲、考核方案、学生案例等内容,介绍了《口语表达学》这一课程是如何进行课程过程性评价的。赵春利围绕因材施教原则、训练充分原则、积极主动原则、训练有序原则的改革思路,给学生建立个人表现档案,每周给学生的表现点评,指出不足并打分;把有共同缺点和不足的学生建立档案并分组别类,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地进行分组训练、演示、示范和提问。
赵春利分享如何进行课程过程性评价
在《口语表达学》课上,赵春利为学生设计了播音员、发言人、竞选者、主持人等12-14个训练角色,让学生既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还能扩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对待学生,惩罚要少一点,奖励要多一点。”赵春利认为,对积极主动进行训练、改正缺点并取得进步的学生,要在分数上给予进步奖励,对训练懒散,且原地踏步的学生,经提醒后尚未改正的,则适当扣分。
刘波教授:本科教学中提高线上效果的体会
刘波教授从思想观念、技术支撑、资源建设、师生适应能力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分析了线上教学面临的瓶颈和难题。针对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不同,刘波认为,“更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去教学生”。因此,课前准备、线上课堂和课后巩固就尤为重要,形成以线上教学支撑平台为核心,围绕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和教学督导四方面的线上教学组织与管理框架。
刘波分享提高本科教学线上效果的体会
根据高校线上教学的实施情况,刘波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一是结合本校实际优化现有教学平台,即加强线上教学设施的建设,优化现有校园线上教学平台;二是加强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培训,重点培养教师的线上教学思维,重视培养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信息技术技能,助力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提高;三是健全线上教学监督机制,即建立教学质量和状况监测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制定评估在线教学质量的数据指标,利用数据动态监测在线教学实施状况;四要建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长效机制,高校应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发展,建设混合教育新模式,建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长效机制。
史瑞芬教授:让思政、人文之美照亮课堂
史瑞芬教授以“让专业课堂思政/人文飘香”为题,阐述了“课程思政”改革必须从“内化于心”“实化于行“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四个方面着手。史瑞芬认为,“课程思政是每位老师的使命”。她结合实例,从价值信仰的引导、职业精神的渗透、马哲原理的运用、中华文化的陶冶、人文思想的植入、科学精神的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把“思政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史瑞芬分享把“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方法
即便不同类型课程的价值涵纳度存在差异,老师们的每门课程也都能够不同程度、不同角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人文元素”,且自然内在地体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史瑞芬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表述,深受教师们的欢迎和赞誉,现场数次爆发热烈的掌声。她以护理学、医药学等相关课程为例,讲解了如何在课堂上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做到生动性、渗透性、持久性、体验性、多样性和无形性。史瑞芬的演讲对我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让教师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更加明确了“思政”与专业课教学的关系,有助于加强我校教师教书育人意识和能力提升,形成了课程育人的良好氛围。
本次培训历时3天,培训内容充实,主题多元,形式丰富。除了安排主会场、分会场的讲座以外,教育技术、行政工作、文秘和宣传员工作、辅导员工作、学校管理制度等专项培训也有序开展,为教职工能力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宣传科曹婼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