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信息】扇子上的东方与西方——18-19世纪的中西成扇

录入者:谢丰发布时间:2020-11-18浏览次数:694

讲座时间:1124日(周二)15:20

讲座地点:C201

参会人员:全校师生

主讲人:黄海妍

主讲人简介:

黄海妍,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第十三届广州市政协委员。第四届广州市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任暨南大学历史系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方向兼职导师,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广州市文博学会副会长、广州市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非物质文虎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库专家。第十三届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省三八红旗手。

从事博物馆及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二十五年,擅长广州地方史研究、广东民间工艺史及保护传承研究、古建筑与文物保护等领域。担任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以来,致力于加强藏品整理、研究和展示开发,以及馆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祠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在其任内带领该馆进入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

已出版《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近年来清代以来广州合族祠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广州陈氏书院实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风从广州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广州外销成扇》(文物出版社2015年)等多部著作。曾获得2008-2009年英国志奋领奖学金(Chevening Scholarship),到英国参加Clore领袖培训计划。2017年应邀到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讲学,多次应邀出席在英国、香港和国内举办的文物保护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宣读论文。

讲座内容简介:

18-19世纪上半叶,清政府在广州实行一口通商,使广州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城市之一。这个时期,广州是连接中西贸易的中心,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前沿,广州的各种工艺美术,包括各式各样精美的外销成扇因此而进入了黄金时代。广州外销成扇工艺卓绝、材质多样,受到欧洲市场的追捧,品类多样,出口数量惊人。

在欧洲,18-19世纪的扇子制作也受到当时被欧洲上流社会崇尚的“中国风”影响,出现了丰富的“中国元素”。一方面,扇子的纹饰出现了与中国相关的题材;另一方面,扇子的制作出现了扇骨来自中国、扇面由欧洲制作的组装式工艺,说明中西在扇子制造方面早有交流和合作。中西汇流使得从广州出口的成扇不仅深受外销市场的喜爱,也让欧洲的扇子制作一度打上东方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