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8月28日至30日,学校2021年秋季战略研讨会在学校国际会议厅召开。学校党政领导、各学院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组织负责人、教授代表参加会议。副校长赖志立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董事长丁小军指出召开秋季战略研讨会意义深远
会议伊始,董事长丁小军指出,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在此特殊时期、关键节点上召开秋季战略研讨会,意义深远。本次会议旨在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研讨,深化改革,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希望与会人员以更高远的站位、更精准的角度把握战略研讨会的重大意义,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智慧。
执行校长王华作题为《南国商学院的历史坐标与发展方向》的报告
会上,执行校长王华作题为《南国商学院的历史坐标与发展方向》的主题报告,围绕“南国商学院正站在历史路口”“中长期发展目标”“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体系优化问题”“关于师资队伍水平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问题”等四个方面,阐明了学校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关系,对如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干部、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出工作思路。
王华参照《国家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暨2035年远景目标》《广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等近5年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政策文件,结合学校发展定位进行详细解读。他认为,如何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实际上是解决南国如何在广州、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学校的中长期目标是:至2035年,建成省内居一流、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因此,王华提出,学校的发展定位是立足广东、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对接现代服务业,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设作出新贡献。在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体系优化方面,王华认为,高校本科专业调整应当遵循分类考虑、长线思维、动态调整和程序正义四个基本原则。课程如何围绕培养目标设置?结合新文科建设的要求,王华提出三点初步想法,一是按照全面素质培养目标构建通识课程体系;二是按照学科融合、产教融合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三是按照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要求构建虚拟仿真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
王华指出,“坐而论道,不如躬身前行。”转设在即,学校的发展到了历史关键点,需要我们总揽全局,把握大势,明辨趋势,正视现实,谋划未来,付诸行动。我们应该革除固化思维、僵化认知,抛弃惯性思维、路径依赖,切勿回回张望环顾、步步犹豫徘徊,不要每每坐而论道、事事议而不决。
会议分成三个小组同时研讨
8月29日上午,与会代表分成三个小组,结合王华校长提出的《南国商学院的历史坐标与发展方向》的报告,站在学校发展大局的高度,围绕转设工作、办学定位、高考改革背景下专业设置及招生工作、新文科建设、新工科建设、学科交叉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展开激烈讨论,就如何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如何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如何强化学校“外语特色”,如何改进和加强思政课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
8月30日上午,副校长何艾兵、副校长赵福春、英语语言文化学院陈胜教授代表所在讨论组进行小组总结汇报。与会人员一致认为,王华校长的报告立意高远、数据详实、切合实际,对学校中长期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学校要坚守外语特色,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坚定走内涵发展道路,全力以赴,推动“十四五”规划战略目标的实现。
王华校长对会议进行总结,他充分肯定了参会代表提出的建议,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坚持南国商学院的外语特色。办好、办强外语专业,扩大全英专业、双语专业的比例,强化专业+外语、外语+专业的深度融合,将外语特色发挥地得更好,使其更有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各教学单位按照学校的基本原则构思,进行外部的行业调查、企业调研,要有针对性、精准度,把课程建设和学生未来就业、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结合,做到真正的产教融合;三是紧跟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定未来发展目标,义无反顾地把南国建设得更好,更具有社会影响力。
丁小军董事长在讲话中指出,三个阶段会议紧张而热烈,与会人员围绕议题提出了很多好的工作思路和举措。会后,希望大家认真思考,找准方向,不懈努力,为学校的 “十四五”规划、中长期规划贡献智慧力量,为建设百年南国添砖加瓦。(宣传科 曹婼喧)